您现在的位置:黄岩在线>> 文章中心>> 黄岩>> 概况>>正文内容

巨大的时代变化

    五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真可谓“弹指一挥间”。但是,解放了的黄岩,人民的黄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中国,三座大山压在劳动人民的头上,黄岩十分贫穷。这个枕山襟海的鱼米之乡竟养活不了当时的五十多万人民,广大劳动群众过着“半年糠菜二月粮,四个月讨饭在外乡”的饥寒交迫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一系列的社会变革,人民当家作了主人,发挥了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家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在,黄岩人民已从贫穷进入小康。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0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8元。黄岩的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市场购销繁荣兴旺,文教事业蓬勃发展,医疗卫生不断普及,橘乡大地到处呈现出欣欣向荣、万象更新的可喜景象。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历史的长河转瞬间便带走了过往的千年,人类社会已跨入了21世纪。在2001年——新世纪的开局之年,中共黄岩区委提出了实施“精东强西、协调发展”战略、努力开创新世纪黄岩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目标。黄岩,这颗璀璨的明珠,将会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欣欣向荣的农业


    我们的家乡——黄岩,史称“稼穑之利甲于一州”之地,气候条件优越,生物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合多种作物生长,有着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素有“温黄熟、台州足”之美誉。但在解放前,由于残酷的封建剥削和频繁的战争破坏,家乡的农业发展极其缓慢,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年年不是涝灾就是旱灾,靠天吃饭,粗放耕作,农作物产量低,广大农村长期处于原始封闭状态,劳动人民饥寒交迫,“糠菜半年粮,年年闹饥荒”,在贫困线上挣扎。1949年,家乡粮食总产量26782万斤,粮食亩产仅405斤,人均占有粮食451.2斤,自给不足。
“天翻地覆慨而慷”,贫穷、落后的家乡农村经济,经过建国后五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1992年、1994年,黄岩连续两届进入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一、粮食产量突破“三关”
    建国初的三年恢复时期,黄岩大规模地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的土地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一农民长期梦寐以求的夙愿,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宣告结束,饱受欺凌的农民终于成了土地的主人。剥削制度的消灭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随着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副产品购销体制等改革的逐步推进,家乡农村进入了一个全面、迅速、蓬勃发展的时期,家乡的农业呈现了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活跃格局。
    建国五十年来,黄岩的粮食生产突破“三关”,名闻省内外。1957年,黄岩粮食平均亩产超过800斤,提前10年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所规定的指标,为浙江省第一个上纲要的县。1964年,全县粮食亩产突破千斤关,达到1042斤,成为全省第一个粮食亩产过千斤县。1978年,全县粮食亩产达到1632斤,进入了全国第一批粮食亩产超“双纲”行列,居全省之首。
    建国五十年多来,勤劳、勇敢、智慧的黄岩人民,紧紧抓住“科教兴农”这条主线,掀起了粮食生产的一个又一个新高潮。
    ——良种的推广应用,为粮食优质高产保丰收提供了保证。早籼当家品种更换了4代,大小麦当家品种更换了4~5代,中低质品种逐渐被优质品种所取代。
    ——轻型栽培的出现,是黄岩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标志。目前以旱、直、抛为主的水稻轻型栽培及与之配套的化学除草技术、化学调控技术以及大小麦免耕栽培技术得到了迅速普及,使农民逐步告别一千八百多年来“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之苦。
    ——新型农机的迅速发展,标志着黄岩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日益提高。二十年来,黄岩大力发展各种新型适用农机具,联合收割机实现零的突破,稻草切理机、耕整机、插(抛)秧机、开沟机、喷灌机也得到相应发展。

二、林牧副渔兴旺发达
    家乡的林业生产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内陆,现有林地面积100万亩,森林总蓄积量14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9.8%。五十年来,家乡人民在造林育林、建立林业商品基地、进行林木良种建设、建立森林保护体系、发展经济林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4年,黄岩被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称号;2000年,被评为“十年绿化浙江先进县(区)”、“中国特色之乡开发先进集体”。

    渔业曾是我们家乡的优势产业。近年来家乡鳗、鳖、蟹、银鱼等特种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1998年全区已有10多个特种水产养殖场。据统计,2000年淡水产品总产量1922吨。
    畜牧业在我们家乡农林牧副渔“五业”结构中,一直占重要地位。解放以来,畜牧业通过引进,繁育了许多优良品种。1997年,全区有养猪专业户103户,万头养猪场3家。家禽群养已很普遍,有千羽以上蛋鸡养殖场200余家,万羽肉鸽养殖场1家。此外,积极开展防疫工作,大力发展饲料工业,促进了家乡畜牧业的稳定发展。2000年生猪出栏12.35万头,家禽出栏95.96万只,奶牛存栏800多头, 向社会提供肉类总产量1.1970万吨,禽蛋总产量69530吨。
    90年代以后,蔬菜生产开始从自给型走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经营,冬季塑料大棚、夏季遮阳网等蔬菜反季节设施栽培技术广泛运用。1997年,全区已建成区级蔬菜基地2500亩,实行反季节设施栽培2000亩,常年种植蔬菜3万亩,人均占有量达130公斤。1998年,蔬菜业产值首次突破亿元。茭白还被评为省金奖产品。中央电视台专门到新前镇、澄江镇拍摄科教片《黄岩双季棚茭》。

三、水利建设成绩喜人
    解放初,家乡的水利基础十分薄弱,江堤、海塘破烂不堪。河塘蓄水量只有4900万立方米,水田平均抗旱能力19天,机械提水动力仅48马力,灌溉面积只有0.19万亩。
    建国五十多年来,黄岩不断巩固劳动积累工制度,改革水利投资体制,逐步建立起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入机制,大规模的群众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年好于一年。1957年秀岭水库建成,1963年长潭水库建成,其后佛岭水库、十二坑水库等相继建成。值得家乡人民自豪的是,自力更生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长潭水库,坝高43米,最高水位42米,总库容为6.9亿立方米,正常水位36米,相应库容4.5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105万亩,居全省之首;长潭水库水电站总装机为9920瓩。长潭水库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善了黄、温、椒和临海西岑共100多万亩农田的水利条件(平均抗旱能力从40天提高到70天,大部分农田可达到旱涝保收),同时为灌区提供了电力,为工业和居民提供了生活用水,社会效益日益显著。1995年10月,黄椒温引水工程(一期)建成后,成为三区一市(黄岩、椒江、路桥、温岭)居民饮用水的主要源泉。1993年12月,永宁江一期治理工程开工,历时五年完成,对温黄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不断强盛的实业


    新中国成立前,黄岩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除一家装机容量38千瓦供应504盏灯的电厂外,没有什么近代意义上的工厂。轻工业只有食品、轻纺等为数很少的几家小工厂和一些手工业作坊及工场,重工业几乎是空白。1949年,黄岩工业总产值只有1084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经济发展方针的指引下,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深入贯彻,家乡工业经过五十年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传统手工业、小作坊生产方式和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工业模式发展的转变,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从单一的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以医药化工、工艺美术、塑料制品、机械模具、食品饮料、轻纺服装等六大产业为支柱,门类齐全、特色明显、结构合理的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的工业体系。截至200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236.37 亿元,是1949年的2180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十分天下过其九。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总数已达2.9 万户。规模企业不断涌现。1992年,黄岩被评为全国乡镇工业百强县(市),1992年和1994年黄岩连续两届跨入全国工业产值百强县(市)行列,跻身“中国明星市”。1995年,黄岩区被省政府列为20个强县(市、区)之一,黄岩业已成为台州市的工业中心。

一、工业
    医药化工:医药化工行业是我区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目前,已形成染料中间体、医药中间体、特种油墨、橡胶助剂、电子化学品及胶粘剂、农药、合成树脂、食品添加剂、金属表面处理剂、印染助剂等20多个系列600多个品种的产品规模。1995年,黄岩被列为全国15个精细化工生产基地之一,是名不虚传的“精细化工王国”。
    工艺美术:黄岩素有“木制工艺礼品之乡”美称。主要产品有木制、塑料、节日灯、竹编、草麻编、蜡烛、玻璃、刺绣及玩具等10多个大类1000多个品种。其中以木制工艺品最具特色,产品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东南亚木制工艺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木制工艺品出口基地。黄岩翻簧竹雕已有130多年的历史,是浙江的三雕(青田石雕、东阳木雕、黄岩竹雕)之一,但由于种种原因,一度濒临灭绝。1998年,区政府专门拨款,成立黄岩翻簧研究所,对这一传统工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1999年11月举办的浙江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该研究所创作的“翻簧掌扇浮雕仕女”作品获得金奖,在2000年中国工艺美术西湖博览会上,“贵妃醉酒双面浮雕”又夺银奖。
    塑料制品:我区塑料制品行业新产品开发较快,目前已形成了以日用塑料、建材塑料、汽车摩托车塑料零配件为主导产品的行业格局,特别是新开发的建材塑料和摩托车配件塑料发展尤其迅速,已成为全国汽车塑料件的生产基地、全国摩托车塑料配件重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踏板车塑料件生产基地。
    机械模具:是黄岩具有技术优势的行业。产品以塑料模具为主,兼有冷冲模、压铸模、橡胶模等。生产的电视机外壳塑料模具覆盖全国50%的电视机厂家。近三年来,黄岩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模展,先后有12套模具破专家评定为具有国际水平,有46套模具被评定为国内先进水平。在1999、2000年度共有11套注塑模具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证书。黄岩已成为当之无愧的“模具之乡”。
     食品饮料:是黄岩特色的传统产业。黄岩最大的罐头生产企业黄岩罐头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产量突破3万吨,成为世界橘罐加工中心。“梦之果”、“绿情”等一批名牌产品已经在国内市场上叫响。食品行业的发展,对黄岩的农业尤其是柑橘生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轻纺服装:作为我区六大产业之一的轻纺服装,2000年实现产值1.24亿元。黄岩是华东地区羊毛衫生产的大型基地。

二、电力
    建国五十年来,黄岩电力事业取得长足发展。1949年黄岩仅有一座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为38千瓦。1997年,总装机容量超过50000千瓦,比1949年增长1316倍,年发电量为5650.32万千瓦时,供电量4.127亿千瓦时。特别是近20年来,黄岩的电力网架建设快速发展,已由地区小网供电变为大电网供电,供电网络也逐渐完善。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全区乡村用电普及,用电量大增。到1997年,全区已实现村村通电。1998年通过了省电气化县(区)验收。富山一级电站并网发电,发电量已超2000万千瓦时;投资1.68亿元的市、区二级政府重点工程——黄岩江口热电工程基本建成,一座热电新城正在永宁江畔崛起。

三、交通
    解放前,黄岩的交通极不方便,永宁江把黄岩分成南北两边,江两岸仅靠山头舟和城关北门的两座浮桥贯通。永宁江上只有私营的黄济、江大和永升三座码头,靠“小火轮”经营黄岩至潮济、黄岩与临海的运输。三江口有一个石级埠头,金清也只有一个停靠木帆船的货运小码头。内河运输只有百来条靠人力背纤和手摇的小船。公路只有一条(路桥至椒江线、黄岩至泽国线),但在抗战时遭到破坏。当时山区的穷苦百姓,很多是一生一世未到过城里。
    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交通运输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在“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方针的指导下,采取了“公办民助”、“民办公助”、“养鸡生蛋,以蛋孵鸡”等一系列促进交通建设的措施,使家乡的交通建设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目前,黄岩的交通是“天地水相连、海陆空相通”。自从1997年6月实现全区乡乡通公路后,1999年又基本实现了乡级通高级、次高级路面,简易公路通村率达到95%以上。目前,已形成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北城至院桥公路为“三纵”;“拱沿线”,黄岩至长潭、上垟、乐清公路,十里铺至院桥、沙埠、茅畲、平田、乐清公路为“三横”的公路主骨架。1988年8月,长达912米的黄土岭隧道实现南北贯通,结束了黄岩境内汽车爬山绕道的历史。继1955年7月1日建国以来我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桥梁——黄岩永宁江大桥的建成,1995年又落成黄岩新大桥,新老两桥实施双向单行。1994年,又积极争取将104国道黄岩段扩建纳入省“四自”工程,投入1.3亿元,将其拓宽改造为50米宽、6车道通行的国家一级公路;1996年1月建成通车后,被誉为“浙江第一路”,104国道黄岩段“大堵三六九、小堵天天有”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20年前,黄岩的沿海航运依靠海门港,但仅达上海,船舶总吨位260吨。黄岩撤市设区后,芦村港码头成为我区唯一的通海深水港口。为了打通海上通道,区委、区政府决定建设芦村港码头,建成1000吨级和500吨级泊位各一个,年吞吐量为38万吨,于1998年5月竣工通航。它的建成,对我区的沿海航运和大量物资的吞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987年,黄岩至杭州、上海的民用航空线正式开通,这是全国第一个县级民航站,使黄岩实现了陆、海、空交通并举。近几年,黄岩民航站先后开通了黄岩至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南京、郑州、西安、福州等航线,年旅客吞吐量达20万人次以上。

四、邮电
    建国以来,黄岩的电信事业迅速发展,通讯网络不断加强,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1984年,自动电话开通,结束了市话人工接续的历史。1994年7月,电话号码从6位数升到7位数,实现了“万门”电话程控县的目标。2000年,实现电话区创建目标。目前,全区电话全面实现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无线寻呼自1991年5月开通以来,已有基站4个,信号实现全台州覆盖,用户总数已达6.58万户。从1990年7月开通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10个信道至今,已发展成A、B、C三网并网的移动通信网络,到2000年底共有移动电话用户11.64万户。可视图文、因特网等业务发展迅速。
    同时,我区的邮政事业也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从原有单一的信函包裹业务发展成现在的邮政和储蓄、鲜花礼仪、全球特快等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

五、商业
    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的指引下,人们“轻商”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商品经济日趋活跃,市场商品货源日益丰富,内外贸易不断扩大,城乡市场日益繁荣。2000年,全区商业系统商品销售总额1.39亿元,实现税利535万元。商业网点从1978年的6000平方米扩展到1997年的47718平方米,比1978年增长7倍多,新建黄岩大厦、第一百货大楼、百货商场 、永宁大厦、糖烟酒大楼、五交化大楼、食品公司大楼等网点。经营的商品从1978年的四大类8000个商品扩大到现在的14个大类2万多种商品,经营方式从过去单纯的批发、零售等客上门转变和发展到总代理、总经销、特约经销、超市、开架式销售、仓储式销售、送货制等现代营销方式,文明经商、礼貌待客成为商业经营的新风尚。

六、对外贸易
    我区外贸历史悠久,早在五十年代,黄岩蜜橘就出口苏联。1988年3月,国务院批准黄岩为沿海经济开放县,从而家乡迎来了对外开放的黄金时代。2000年,全社会出口交货值达到32.94亿元,出口产品从传统的木制工艺品、罐头食品扩大到化工、机械、塑料制品、电子产品等13大系、200多个品种,贸易伙伴从东南亚逐步扩大到欧盟、美加、东欧、中东、南美、南非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1988年创建进出口公司以来,自营业务开始起步,2000年全区自营出口总额达到1.32亿美元,名列全市前茅。我区引进外资工作起步较早,早在1986年就兴办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引进外资的力度不断加大,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一批企业走出黄岩、跨出国门投资办实业。


空前活跃的市场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从根本上打破了阻碍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桎梏,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顺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朝聚暮散的传统集市基础上,因势利导,抓好规划,舍得投入,下大力气培育、建设各类交易市场,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等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流通体制,促使我区的农村经济由封闭系统中的循环往复向商品经济转轨。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规模日趋扩大。200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全区累计有各类市场85个,市场商品成交额31.30亿元。投资数亿元,先后新建和改建黄岩柑桔果品批发市场、黄岩小商品市场、青年路菜市场、天长路菜市场、副食品市场等一批市场,一个以室内、星级化的市场体系已经形成。
    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区市场的辐射和导向功能日益强化,市场日益显示出“建一处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的龙头作用。原黄岩市的路桥小商品市场、旧钢铁市场、中国日用品商城,不仅在全省有较高的知名度,而且在全国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撤市设区后,我区市场培育、建设势头仍然不减。柑桔果品批发市场与全国主要城市的果品市场结成姐妹市场,建立信息网络,年销售柑桔达7万吨,为推销黄岩的柑桔、枇杷发挥了积极作用,跻身全省十大农副产品市场行列,1998年被批准为农业部“菜篮子工程”重点市场。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

一、科学技术
    黄岩的科技事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认真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取得了显著成绩。1990年3月,黄岩被确定为国家科委重点联系县(市)之一;1994年,获“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称号;1996年8月,黄岩被批准为“省级星火科技密集区”;1997年11月,通过“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区)”验收。
科技网络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训格局,区农函大多次受到国家有关部委表彰。科技成果累累,1978年~1997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21项,其中40多项填补了国家空白,56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这些科技成果90%以上已转为现实生产力,科技在工、农、贸等领域的作用得到发挥。1999年我区专利公开公告总数还荣居全省县级第一。

二、教育事业
    黄岩山水秀丽,素有耕读之风,被誉为“海滨小邹鲁”,书院遍布家乡各地。但是在解放前,教育事业发展十分缓慢,仅有中学4所,只有少数有钱人家的子弟享有受教育的机会。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1986年,我区达到普及初等教育和基本无盲县标准。1996年,通过省“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被省政府授予省“两基”工作先进区。1997年,又通过省实验教学普及县(区)验收。1999年,原城关镇、新前镇还被命名为省教育强镇。目前,我区已初步建成了普教(幼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大中小学结合的教育体系。在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高中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初中升高中的比例已达70.3%。百年老校——黄岩中学焕发出新的青春,1995年、1997年先后通过省二级重点中学和省一级重点中学评估验收,教育质量迅速进入台州市的前列。学前教育得到重视,在园幼儿1.37万人。
    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学设施不断更新,尤其是中小学危房抢修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原农村校舍大多是由古旧祠堂、破烂庙宇改建而成,年久失修,虫蛀蚁蚀,桁霉栅断,岌岌可危。1996年以来,投入1.3亿元,新建校舍30.70万平方米,占全区校舍总面积的90%以上。如今,在黄岩的农村,最好的房子是校舍,一座座花园式的学校成了当地的人文景观。在校舍改造的基础上,我区十分重视电教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全区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和12班以上农村完小的仪器配备已全部达到省Ⅱ类标准,不少学校已有现代化的电脑房、语音实验室、闭路电视和多媒体实验室等。
    教育的关键是教师。随着师范院校毕业生的不断充实、教师的进修培训、丰富多彩的教研和科研实践的不断深化,我区教师的思想理论和文化业务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2000年,全区共有教师3901人,其中中学教师1879人,是解放前最高年份中学教师数(1102人)的1.71倍。同时还涌现出一批教育骨干、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教坛中坚,以及全国、省、市级优秀教师。

三、医疗卫生
    旧中国,黄岩的医疗卫生事业极为落后,广大人民缺医少药,加上疫病流行,死亡率很高。那时,黄岩只有一个县卫生院,管辖着路桥、乌岩两个卫生分院和金清、樊川两个卫生所。据1940年统计,当时县卫生院只有工作人员14人,病床40张,主要医疗器械仅有1200倍显微镜一架、体温表3支、注射器25副。
    建国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区在医疗、保健、防疫、公共卫生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从六十年代建立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开始,至今全区已经形成了科目较齐全、设备较先进、层次较合理、基本保证全区人民需要的医疗保健体系,从根本上扭转了广大群众缺医少药的状况,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2个,卫生技术人员1686人,病床总数达1005张。全区有农村卫生院34个,卫生室192个。1996年我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通过省达标评审。2000年,乡镇初保达标任务圆满完成。解放前流行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得到了控制和消灭。1980年黄岩基本消灭了丝虫病,1987年基本消灭了疟疾,1994年通过基本消灭血吸虫病达标考核,结束了“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年代。由于计划免疫工作的全面推开和不断加强,麻疹、小儿麻痹症、白喉、百日咳、流脑、乙脑等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新法接生率一直超过全国指标,婴儿死亡率已降到35‰以下。

四、文化艺术
    新中国建立以来,黄岩的文化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立了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各乡镇均有文化站。这些机构充分发挥了宣传、教育和娱乐的功能,在配合党的中心任务和活跃城乡人民文化生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黄岩拥有一支活跃的文艺工作者队伍,全区10大艺术门类的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达600多名,遍布黄岩城乡各地、各行各业,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城乡文化网络。近年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美术、摄影作品,不少人才脱颖而出,已在艺坛上崭露头角。1985年至1997年,全区在国内外发表、参演(展)及各类评奖中获奖的文艺作品达4440多件,其中国家级750多件、省级2200多件。舞蹈《黄岩谣》和歌曲《小青蛙学游泳》荣获省“五个一工程”提名奖。舞蹈《桔花吟》、《建设者》在全国企业舞蹈比赛中摘金夺银,实现我区在全国性文化比赛中“零的突破”。 2000年8月,我区首次组团代表国家参加了在日本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民俗艺术节。2000年10月成功协办了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大赛。
    区图书馆共藏书166千册(件),开设报刊、科技、少儿资料等阅览室,实行开架借阅,书店网点60个,各乡镇图书网络逐渐形成。近年来,在努力改善藏书结构、收集地方文献的同时,在指导学生课余读书活动,促进家乡经济发展和培养社会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物工作在发掘、保护和利用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黄岩现有省级文保单位五代青瓷窑址、元代净土寺塔、明代水口石塔、清代孔庙和五洞桥等5处,另有17处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陈叔亮书画馆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沙埠镇、院桥镇被评为省“东海文化明珠”工程达标镇。黄岩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60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0多件,居台州各县市(区)首位。马鞍山出土的东汉青瓷五连罐和灵石寺塔出土的北宋青瓷熏炉分别选送第一、二届“中国文物精华展”。灵石寺塔出土的62件精品在省博物馆精品馆展出。

五、体育战线
    五十多年来,黄岩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从无到有,不断扩展和完善,现有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射击、羽毛球、棋类、体操、武术等场馆,还有游泳池、健身房等设施。1997年10月,台州规模最大的体育馆在黄岩落成,继而投资2000万元、建地100亩的台州武术馆也在黄岩北城建成。这些场地和设施为发展我区的体育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幼苗在这里茁壮成长,雏鹰从这里展翅飞翔。
    由于全区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努力,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有的已成为国家和省队的后备力量,有的在国内外比赛中屡建战功,为我区和国家赢得了荣誉。近二十年来,我区组队参加全国、省、市的田径、射击、举重、武术、散手、拳击、游泳等项目比赛,获全国级奖牌80枚,省级金牌420枚。1983年,何志文获国际乒乓球比赛男子双打第一名。1988年10月,黄岩籍运动员李植荣获第七届世界技巧锦标赛混双冠军,并蝉联第八、九届世界技巧锦标赛混双冠军,还有亚洲射击冠军蔡丹等优秀运动员为国家、为家乡争光添彩。1996年,我区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台州武术馆被评为“全国先进武术馆”,新前镇被省体委命名为“体育之乡”。2000年,我区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区)。”1999年5月,盛况空前的国际传统武术暨绝技大赛在黄岩成功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24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国内28个代表团的千余名武术运动员参加了大赛。

六、广播电视
    黄岩的广播电视随着共和国的脚步声姗姗而来,走过了初创、发展、初具规模的艰苦历程。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了有线广播、调频广播、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卫星广播和卫星电视地面站相结合、连接千家万户的广播电视网。
    1953年,黄岩县城关镇建立了全省城镇第一个有线广播室。1955年12月,建立了黄岩县人民广播站,并开始播音。当时,广播设施十分简陋,借用邮电系统的电话线路和废弃的军用电话线来传输广播信号。1970年以后,农村有线广播实现了广播干线专线化,乡乡通广播,90%以上的村有喇叭的新景象。1988年撤销黄岩县人民广播站建立黄岩人民广播电台。1992年建立黄岩调频广播电台,实施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两种传输手段,播音时间由原来的每天7个小时,延长到有线广播每天8个半小时、调频广播14小时45分,现办有新闻类、社教类、服务类和文艺类四大类几十档节目。
    我区的电视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1985年建立黄岩电视台,1992年建立有线电视站,1994年批准为有线电视台。1996年、1997年实施有线电视全区联网,并与广播实行共缆传输。到目前全区建立电视卫星接收站28座,有线电视用户近10万户,能接收电视频道31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3%。自办节目丰富多彩,除实现新闻日播外,每天还开办一档板块节目。

日新月异的城镇建设

    旧中国,黄岩县城的基本格局就是主街道一支:西街——县前街——大街;其它都是小巷。街短窄,房低矮,石板路面破败。入夜,除大街有寥寥的几盏电灯外,全靠煤油灯照明,小巷更是烛光幽暗,行人稀少,寂静冷僻。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区城乡建设事业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方针,按照“东开、西展、南连、北延、中改”的思路,黄岩的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
    旧城改造大面积启动,新区开发已成规模,黄岩体育馆、国际大酒店、国防大厦、广电大厦、交通大厦等一大批高层或特色建筑相继落成并投入使用。北门成片改造一期工程已进入全面复建阶段,占地1.8万平方米的北门中心广场基本建成。北门成片改造二期工程和滨江世纪工程进展顺利。与此同时,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黄岩污水处理工程排污管道铺设完成,九峰河治理改造工程竣工。

日益富裕的人民生活

    建国五十年,我区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逐渐缩小。
    ——城镇居民生活。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8元。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90年的15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19.08平方米,成套率和居住质量明显提高。截止2000年底统计,耐用消费品每百户拥有量:洗衣机85台、电冰箱87.5台、彩电130台、移动电话60部、空调57.5台、家用电脑10台、摩托车20辆、钢琴2.5台、影碟机30台。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全部生活消费的比重)由1990年的61.2%下降为42.91%。
    ——农村居民生活。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49年的不到50元猛增到2000年的4502元。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高档消费品已进入农民家庭;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考究、住讲宽畅,已成为当代农民所追求的目标,农民的消费水平有了质的变化。截止2000年底统计,每百户农户拥有耐用消费品:电话68.5部、摩托车19.5辆、冰箱44.5台、洗衣机28.5台、彩电83台、影碟机15台、移动电话14.5部、组合音响11.5台、空调器6.5台,人均居住面积45.02平方米,均较大幅度地超过省定小康区考核标准。1996年,我区被命名为第二批省定小康区。2000年,初步实现新农村区建设目标。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