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岩在线>> 文章中心>> 蜜橘板块>> 植橘史论>> 历史产地>>正文内容

黄岩蜜橘何以历千年长盛而不衰?/徐建国 王沛霖(图)

 

.九曲澄江如练,夹岸橘林似锦

黄岩蜜橘何以历千年长盛而不衰?

徐建国 王沛霖


    无论走到那里,一说到黄岩两字,就知道你来自橘乡。橘乡两字,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知名度,黄岩人特别引以自豪。蜜橘之于黄岩,犹如丝绸之于苏杭,瓷器之于景德镇,无论给予多么高的评价都是不会过分的。

    柑橘在我国,起源于青藏、云贵高原,并沿长江逐渐向东南传播,适合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广阔区域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如果说《禹贡》记载的“淮海惟扬州……厥包橘柚锡贡”,所指包括黄岩的柑橘显得有些牵强的话,那么三国吴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的“鸡橘子,大如指。味甘。永宁界中有之”的记述,则成为了黄岩有1700多年的柑橘栽培的重要史实记载。到唐宋时代,我国柑橘类栽培的名产地也从长江上中游、太湖流域,逐渐转移到了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而气候适宜的浙江东南部更成为当时新兴的柑橘名产地,南宋台州知府曾宏父有诗曰:“一从温台包贡后,罗浮洞庭俱避席”。北宋欧阳修等所撰的《新唐书》(1060年)里,有“台州土贡乳橘”的记载。宋代《嘉定赤城志》(1223年)记载了黄岩的10多个柑橘品种。乡人陈景沂著《全芳备祖》(1225年前后),在抄录了《橘录》(韩彦直著,1178年)之后说,“韩但知乳橘出于泥山,独不知出于天台之黄岩也。出于泥山者固奇,出于黄岩者尤天下之奇也。”乳柑进入宫庭,受到皇上青睐,《万历黄岩县志》记载,南宋嘉定年间到元代,黄岩乳柑岁贡达到了一万三千颗。林昉在《柑子记》中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断江(今头陀镇)乳柑的美艳。他说,“台之州为县五,乳柑独产于黄岩。黄岩之乡十有二,而产独美于备礼之断江,地余四里,皆属富人”,断江之乳柑,“其肌泽,其臭馥,其肉素,其脉络外附,其核细以稀,其味甘以永”, “当是时,台之乳柑遂为天下果实第一,虽练紫(荔枝)之香、含消(梨)之爽亦在下陈,况洞庭千头之绿与永嘉数寸之黄者乎!”。可见,“九曲澄江如练,夹岸橘林似锦”的永宁江中游之断江是黄岩蜜橘的发源地。黄岩柑橘的分布也从最初种植的永宁江中游,其后渐次发展向周边发展,永宁江流域目前仍是黄岩柑橘栽培的主要集中产区。

    “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白居易)”黄岩不是柑橘的起源地,何以唐始作贡,至宋名世,历千年长盛而不衰呢?

    首先,这是和黄岩具有的优越自然条件是分不开的。黄岩位于浙江中部,东濒海,西倚山,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不严寒,晚秋时旱,年平均温度摄氏一十七度,年平均降水量一千七百毫米,无霜期二百七十天,这些都是柑橘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气候条件。同时,黄岩柑橘的集中产区永宁江两岸,概为冲积壤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带沙性,通气性好,加上永宁江潮涨潮落,富含柑橘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微量元素,滋润土壤,为柑橘类植物的定着和繁衍提供了理想的栖息之地。所产柑橘酸甜适中,风味浓厚,特别鲜甜可口,品质优良。

    黄岩蜜橘产地虽远离柑橘的原产地,但是一种栽培植物的传播与繁衍有其一定的规律。从地理植物学看,物种从起源地向下游的繁衍过程,通常表现为品种类型的多样性和品质的改善提高,这不仅在柑橘类植物上表现如此,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的茶叶、枇杷等的品种演变,也有类似的现象。品种多样,风味各异,正是黄岩蜜橘的一大特色,而这种品种的优良性和多样性又构成了黄岩蜜橘产地长盛不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黄岩以主产宽皮柑橘而著名,在其生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黄岩的柑橘品种也逐渐增多,并逐步形成五个传统品种和三个特产品种。三国时黄岩出产的有鸡橘子(金柑),唐代黄岩乳柑被列为贡品,南宋《嘉定赤城志》(1223年)记载的品种有榻橘、绿橘、乳橘、朱橘、香橙、绵橙、皱橙、朱栾、香栾、蜜覃等10多个品种。元代见于《柑子记》的有乳柑,包括青柑和霜柑。到清代中晚期,黄岩柑橘逐渐形成五大主栽品种。1929年出版的许植方教授著的《浙江黄岩柑橘之研究》一书中著录了早橘、本地早、乳橘、朱红、槾橘五大品种,这些传统优良品种有各自的特色。1970年代的早橘、槾橘与本地早蜜橘仍为黄岩橘区的三大品种,到1980年代才逐渐为温州蜜柑、槾橘、本地早蜜橘的新三大品种所取代。

    本地早蜜橘,为黄岩原产柑橘,又名“天台山蜜橘”,果形较小,呈浓橙黄色,味甘,鲜美,汁多,核少,品质极上。当地向来有“讲功饭店嫂,吃功本地早”之说,在黄岩蜜橘中首屈一指,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本种可视为浙省之杰品,亦为我国橘类栽培品种翘楚”(曾勉,1937年)。早橘,色黄,形扁圆,果形中等,果皮细腻,且富光泽,汁多味佳,甜酸适中。因其成熟最早,而味酸甜适口,在古代就为皇家所贵重,作为‘荐新’之物供皇家尝鲜,在早熟温州蜜柑尚未推广之前,作为“黄岩蜜橘”在上海市场独领风骚,曾作为出口苏联等国家的主打品种,备受欢迎,行销最广。槾橘,以形似馒头而得名。它的果皮凹点明显而松脆,肉质柔软而多汁,是一个耐贮的迟熟品种,可以存放到春节前后食用。乳橘,又名“金钱蜜橘”,果只小,扁圆形,皮薄而光滑,味甜而香浓,色泽鲜黄,品质上乘。

    在科研人员和橘农的共同努力下,黄岩从国内外先后引种50多次,引进了温州蜜柑、椪柑、脐橙(俗称抱子橘)、甜橙、柠檬、金柑、文旦、葡萄柚、橘橙、橘柚等180余个品种类型,极大地丰富了黄岩的柑橘品种资源。同时,又选育出了少核本地早——新本1号、满头红、439橘橙、红玉柑、凯旋柑、刘本橙、印早橙、槾文柑、印柚橙、甜柚橙、雪夏橙、槾本橘等,为弥补柑橘淡季增添了不少新品种。

    在黄岩蜜橘品种的发展史上,还流传着一段中日友好交往的佳话。温州蜜柑是500年前由浙江黄岩传入日本的柑橘芽变而来,在那里生根开花,结出了友谊之果。上世纪初叶以来,这种温州蜜柑接穗又引回黄岩以及其他一些地方,目前已成为我国的主栽品种。黄岩蜜橘传往日本,温州蜜柑重返故里,成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象征。由于温州蜜柑原由黄岩本地广橘芽变而来,引起国内外学者和橘农浓厚兴趣,络绎不绝来黄岩考察。

    由于进贡等需要大量收购柑橘,大大激发了黄岩橘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柑橘业的发展。黄岩柑橘的辉煌还表现在规模的栽培上,《中国实业》(1932年)载浙江省“全省水果210万担,其中柑橘62.27万担。以黄岩最有名,产量也最多,年产量达60万担,占全省柑橘总产量的96.4%。” 1972年黄岩柑橘生产量首次突破1亿斤大关,达到5.5万吨,占其时全国柑橘产量的1/6,1994年产量12.9万吨,创历史最高,多年位居全国柑橘生产第一县,橘果远销海内外,真可谓盛极一时。目前,黄岩柑橘种植面积达8.7万亩,年产量13多万吨,产值2亿多元。

    黄岩柑橘产区集中连片,不仅产量长期居全国之冠,而且以多品种的体系,加上栽培技术的进步和集中连片的规模栽培是黄岩蜜橘得以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黄岩是我国柑橘嫁接技术应用最早的产地之一,以枸头橙、小红橙为砧木的广泛采用,水田深沟高畦作墩栽培等技术,明代徐霞客有诗赞曰“未解新禾何早发,始知名橘须高培”,不仅使柑橘植株进入结果期提早,避免了柑橘碎叶病毒的为害,也使优良品种得以保持并推广,果实品质得到切实的保证。第一届国际柑橘会议论文《太平洋地区的柑橘》载“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等仿照中国浙江省黄岩一千多年前的栽培方法,在海边作窄畦栽培”,可见影响之大。建国前黄岩在柑橘园里采用多芽切接法嫁接技术,而国内其他橘区还是寥寥无几,防治病虫技术也名列前茅。黄岩先于全国各橘区创新并推广应用的栽培及病虫防治技术有:30年代初即开始应用的松碱合剂防治吹绵蚧,同时采用大红瓢虫、小红瓢虫防治吹绵蚧。改永宁江两岸栽培扩展到山地(1950年代初)、海涂栽培(1960年初)。1950年代后改大砧木多芽切接为小砧木单芽切接。1950~1960年代改花前、摘后、八月梢施肥为芽前、采前、小暑前后。在保花保果上推行环状剥皮、拉枝、断根及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改一雨一削为生物覆盖,并应用草甘膦除草。制订系列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1990年代提出大枝修剪、完熟采收等优质、安全、省力化栽培的先进技术措施。1953年在全国首次发现吸果夜蛾危害柑橘,解决柑橘在山地栽培生长一大障碍。1959年在国内首先提出并应用地面撒药消灭了花蕾蛆的为害。这些技术措施对国内其他橘区均起了相当积极的借鉴作用。

    海内外柑橘界学人巨擘来黄岩调查研究,促使黄岩成了国际、国内柑橘商业活动、技术交流考察最频繁最活跃的地区,从而使黄岩蜜橘声名大噪,誉满中外。宋时经罗适、朱熹、蔡范等先后来黄岩兴修水利,浚河建闸、拦截海塘、蓄淡排咸,使柑橘生产有了长足发展。民国21年(1932年)4月,原设在永嘉的省果树害虫研究室迁到黄岩,标志着黄岩橘区除虫灭病开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了。民国25年(1936年)8月,中国果品检验所在黄岩建立分所,次年4月正式建立“浙江省园艺改良场”,调任我国近代园艺科学的重要奠基人,时任省农业推广委员会主任的吴耕民教授为场长。1950年代曾勉教授(后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为组长、陆培文研究员为副组长的工作组,曾在黄岩连续蹲点七年之久,在修剪、施肥、病虫防治等方面,都取得出色的成就,使黄岩成为全国各地橘区技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华中农学院副院长、国际柑橘学会执委章文才教授曾先后四次来黄考察、研究柑橘。1952年夏,浙江省台州农业技术学校从泽国迁到黄岩后,培养了果树、果蔬专业学生1000多人,至于在这里举行短期培训的果树技术推广骨干则有5000多人。毕业生分布新疆、甘肃、青岛、山西、安徽、江苏等省市及省内各地。这些毕业生,不仅把农业科学技术,而且将黄岩的柑橘品种带到他们落脚的地方。黄岩有技术有经验的橘农,因之遍及全国各橘区,来黄岩引种苗木的数量竟以亿计。我国长江流域沿岸,西部、南部各省、市、自治区都有黄岩蜜橘的栽培,各地农业院校到黄岩实习的也应接不暇。黄岩柑橘可谓名扬华夏。黄岩柑橘之所以闻名中外,不仅是黄岩人民世世代代辛勤劳作的结果,也与众多的柑橘专家勇于探索、艰苦实验分不开的。

    国际交流频繁,国外专家、柑橘界人士纷至沓来。1950年代苏联专家瓦西列夫、柯鲁索夫和阔菲尔格等多次来黄岩访问讲学。1978年10月,第一批日中农业技术交流代表团到黄岩,此后日本每年都派团,考察黄岩柑橘品种、交流栽培技术,并深有感触地说:“考察柑橘,不到黄岩,不算到过中国”。此外来黄岩的还有保加利亚、波兰、摩洛哥、美国、希腊、澳大利亚、以色列、韩国、南非等国的专家、研究生以及橘农代表团等。诸多的外国专家及团体到黄岩来参观、考察、讲学、访问,对黄岩柑橘业的发展是有益的,开拓了黄岩人的眼界。如摩洛哥果树病虫专家夏普夫妇为了考察柑橘病毒病害来到黄岩,作了学术报告,指出黄岩柑橘存在多种病毒,并且赠送了伏令夏橙、华盛顿脐橙、哈姆林甜橙、卡特尼拉甜橙、克力迈丁红橘、韦尔金柳叶橘等。

    唐宋以来,台州就有着比较发达的海陆交通,其北的宁波又是中日、中韩以及东南各国海上外贸的中心,对黄岩柑橘生产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黄岩柑橘占领上海市场,也是黄岩蜜橘驰名及发展的重要条件。咸丰年间(1851~1861年),黄岩就有林利川等橘商十余家,同治年间(1862~1874年)橘商用帆船载朱橘至乍浦销售,再由乍浦橘商分销杭州、苏州等处。光绪二十年(1894年)之后开始有轮船直达上海,于是销往乍浦的柑橘遂日见衰落(谢成珂,1937年)。上一世纪初至60年代,距上海较远的广东、福建、四川等地的柑橘,由于运输的限制或成熟期早迟等原因,很难到达上海;而与上海距离较近的浙江衢(州)常(山)橘区、温州橘区及江苏吴县的柑橘,其品种主要为红橘、瓯柑等,兼及味苦、品质差、成熟期迟等,难以在上海占领市场。而黄岩则海运一天一夜即可抵沪,占了绝大的运输优势。再者黄岩又有早熟早橘、中熟本地早蜜橘、晚熟槾橘,形成早、中、晚三者搭配系列,品质优、风味佳、易化渣、含糖量高,令其他国内橘区望尘莫及。宣统二年(1910年),黄岩蜜橘在南京“南洋劝业会”展出,获得巨大成功。民国初,黄岩籍客居上海书法家刘文玠,以“天台山农”笔名命名本地早为“天台山蜜橘”,因而声誉遍布。1952年,黄岩柑橘试销苏联,开始跨出国门。1960年又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港澳地区。1980年横渡太平洋进入加拿大。据1952年至1988年统计,外销柑橘计24万多吨。据1952年至1980年统计,出口数占采购数的50%以上。黄岩柑橘对苏出口,一吨橘可换两吨钢,从而享有“绿色钢都”之誉。

    黄岩的柑橘加工产业起步早,规模大,在世界柑橘罐头加工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第一座柑橘加工企业就肇始于黄岩,1958年建厂的黄岩罐头食品厂,曾多次获农业部、轻工部的褒奖。目前已发展为黄岩罐头集团,橘罐生产量突破8万吨,是中国最大的橘罐加工厂,有“世界第一罐”之称。其加工品涵盖柑橘、枇杷、杨梅、黄桃、菠萝、樱桃等水果,同时也由玻璃瓶装、马口铁装向阻氧塑料杯等新型包装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产品已外销为主,年产值3亿多元,对黄岩柑橘产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黄岩柑橘一向是农家重要的经济收入之一,柑橘的价格较“禾黍为佳”,这就大大刺激了黄岩柑橘业的发展,也促使了当地商品经济的繁荣。柑橘生产的发展,带动了与之相关的运输、购销、加工、服务等产业的发展,真可谓“一业兴,百业兴”。《述略》云:“在橘果运销时,木工制箱、竹工制箩,草纸、麻绳亦须大量人工制造,赖此而生产者约计十万人以上。其余如船夫、伢郎、挑运等工友亦总计不下十万人,均依赖橘果而生活。所以柑橘生产之盛衰,小则影响一家之生活,大则关系影响整个社会经济,间接影响国家财政。一果之微,牵及至巨”。元朝林昉所著《柑子记》,还说黄岩城西永宁江中游的断江、新界、东江一带,遍地栽培橘树,且品质极佳。民国十七年(1928年)编印的《凤阳徐氏宗谱》中载有徐贵格所写《橘柚主人传》一文,也证实方山下和断江之间的一片土地广栽柑橘,其文云:“吾邑环西城外,一望皆橘柚之园,千株万株,不胜屈指数”。同时还有声有色地描述橘园的大小规模以及橘户的生活生产状况:“主人承祖父之遗,有橘数千株,以为一家食用有所博取也”;又说“城内外借此供衣食者大约数百家”。如果按宋代种植柑橘“一亩之园可二十本”(即一亩之园可种20株)来计算,主人一家所种柑橘的土地就应达200亩以上,而数百家的橘园,可见占地之广。所以黄岩的橘户对柑橘成熟后的管理是十分重视的,采摘更其严格讲究。橘户、橘商对于销售、运输也采取了各种各样办法。黄岩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经济特产——柑橘产业的发展。

    黄岩的柑橘风俗也是丰富多彩、积淀深厚的。旧时城邑四周,尤其西南沿永宁江一带,一望皆橘柚之园,千株万株,漫无边际,不可胜数。阴历三、四月间,橘花开放,花香四溢,满城春色,美不胜收。八、九月间,橘子次第成熟,真是“累累下垂,殷红可爱,不啻火球之照炽”。朱熹在《次韵吕季克橘堤》中说夏秋“荷尽菊残”之后,要数橘林风光了,“君家池上几时栽,千树玲珑亦富哉。荷尽菊残秋欲老,一年佳处眼中来”(朱熹),真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因此,黄岩的民间就把橘子视为吉祥之物,由之而形成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的橘乡风情。宋高宗赵构曾避乱台州,驻跸章安金鳌山下,据《北盟会编》记载,这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黄岩永宁江有“二船为风所飘,直犯御舟,问之,乃贩橘者。帝尽买散禁卫,令食瓤取皮为碗,贮油其中,点灯随潮放之”,橘灯如数万点红星浮漾海面,蔚为壮观,自此以后,水上放橘灯风俗传为美谈。橘子除作为皇家祭祀、君臣互祝外,诸如造房上梁、新娘喜果、婴儿满月、民间“花会”,都有用橘的习俗。例如,新屋上梁、新婚拜堂、春祭等喜庆都要例行“抛橘抛馒头”,盘上盛着五色果、橘、馒头、方糕一类抛掷于堂前,小孩满地抢橘和馒头,以绚红艳丽多子的“朱红”最受欢迎。明代,戚继光将军抗倭,密约正月半夜以烛点间间亮,勇杀倭寇,以使敌人无藏身之地,而将其斩尽杀绝。这天元宵夜,橘园里都要插烛点香,俗称“间间亮”。此外还有正月半打生、做橘福橘篮,放橘灯、挂橘球等习俗。蜜橘还是黄岩民众探亲访友,政府部门、企业对外联系的特产礼品,对黄岩知名度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1993年,在省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黄岩本地早蜜橘获得“最畅销水果”称号;1994年,本地早蜜橘、宫内伊予柑鲜果获省评比一等奖;1995年,本地早蜜橘、宫内伊予柑双双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6年黄岩获“中国蜜橘之乡”殊荣;l997年本地早蜜橘又被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确认为中国名牌产品;1999年,黄岩本地早蜜橘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确认为名牌产品,黄岩被列为农业部优质柑橘生产基地县;2000年6月,“黄岩蜜橘”证明商标获准注册,“黄岩蜜橘”品牌逐步树立。2001年,浙江黄岩罐头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入选“中国罐头工业十强企业”;2004年,黄岩蜜橘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入选“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橘”。这些荣誉的获得,既是对黄岩蜜橘过去辉煌的肯定,也是黄岩蜜橘走向未来的重要基础。

    适宜的自然环境,悠久的栽培历史,优良的品种及先进的培植技术,这些都是过去黄岩柑橘得以驰名海内外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柑橘生产发展很快,柑橘生产已经由过去的特产转变为大宗水果产品,这对黄岩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相信黄岩广大橘农一定能够振奋精神,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使柑橘生产更上一层楼。

    黄岩柑橘的辉煌历史,与天台宗佛教,乃是台州知名国际、并屹立世界人文之林的二大史事。随着橘文化的发扬光大和外贸出口事业的迅速发展,黄岩蜜橘必将为我国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图片:

美丽的橘乡--黄岩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