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岩在线>> 文章中心>> 蜜橘板块>> 橘类百科>>正文内容

柑与橘的区别

 

柑与橘的区别

曾雄生 徐建国


[随笔]柑与橘的区别

zeng 发表于 2006-9-14 14:37:38

柑与橘的区别  /雄生  文

 

我长于橘乡,却分不出柑与橘的区别。今人说橘子的时候多,说柑子的时候少。按照通行的说法,我乡也是老橘区。宋人有诗《清江道中橘园甚夥》,作者一说陆游,一说是范成大。描绘的就是我乡一带柑橘种植的盛况。可是我乡人很少说橘子,而多说柑子,所种植的品种,无论是早熟的“八月黄(旁)”、还是晚熟的“九月黄(旁)”也都称为柑子。只有一种称为“橘子”,皮薄而光滑,个也较小,外形美观,但味道偏酸,种植不多,间或在一片林中有那么一、二棵。如果这就是柑和橘的区别,我想果农心目中柑和橘的区别,无非是柑大橘小、柑黄橘红,柑皮厚、橘皮薄,柑味甜,橘味酸。这一区别不一定有道理,但一定有来历。柑,古书中就写作成甘。而甘就是甜。据此,推测柑起初当为橘中较甜的一种。又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柑》:“柑,南方果也。……其树无异于橘,但刺少耳。柑皮比橘色黄而稍厚,理稍粗而味不苦。”这里除了指出了树上少刺,且也指出了果皮成熟时的颜色、厚薄、口感、酸甜等。这种区别和我的经验是相符合的。

 

倘若依据上面柑与橘的区别标准,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我乡应该称为柑乡,而非橘乡。因为当地种柑多,而种橘少。可情况却并非如此,除了当地的果农之外,一般人又都称之为橘子,其中在外面小有名气的便是“三湖红橘”,而这个称为“红橘”的,在当地百姓的口语中偏偏称为“柑子”。

 

我真的不知道,柑与橘的区别,农史博客中有专门研究柑橘栽培史的徐建国先生,我把我的疑问写下来,以就教于他和各位博学之士。


阅读全文(1083) | 回复(8) | 引用(0)

回复:柑与橘的区别
mikarin发表评论于2006-9-14 23:22:20

    冷不丁瞧见这篇“柑与橘的区别”,吾之同好也,甚喜。

    雄生君的这个问题,确是人们多有疑问,说之不清的。直至今日,关于橘、柑之别,仍是报章不歇的话题。一些辞书、字典乃至专业书籍也有语焉不清的。

    柑、橘两字在我国的使用已有很长的时间了,橘字早出,柑字晚出。现代园艺学认为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柚(Citrus grandis Osbeck)和枸橼(Citrus medica Linn.)是柑橘属(Citrus Linn.)的三个基本种(true species)。柑是橘与橙的杂交种,我国的著名柑类有温州蜜柑、瓯柑等,多产生于浙闽赣地区。这是由于从华南沿海岸线向北发展的亚热带性橙类和从长江下游向南发展的温带性橘类,汇集在具有海洋性和湿润气候特点的浙闽粤沿海地区,并杂交形成柑类的缘故。

    但是,柑、橘的各地的称呼却与园艺学分类相去甚远,至今仍在混用,也是造成柑、橘不辨的主要原因。譬如,浙粤多叫“橘”,将称脐橙为“抱子橘”、温州蜜柑为“无核橘”,而在川、渝,又多谓“柑”,把锦橙叫作“鹅蛋柑”,我想在江西,把三湖红橘及其他一些橘子的品种叫作“柑子”,也就不难理解了。

    柑、橘有一些相对明显的性态区别。zeng兄文中列出了一些,如果实大小、果皮厚薄等符合园艺学分类。这里将柑、橘的几个可资区别的性状摘录于下,以供参考。

     橘:枝长势较弱,叶较少,翼叶很小,叶抗性较强;花小,花冠常1.5~3.0cm,花开时呈辐射状;果小或中大,常呈扁圆形,皮橙黄或橙红;皮较薄,海绵层不发达,味甜或酸,种子较小,咀明显,胚和子叶多绿色。   

     柑:枝生长较长,叶大或少;单花,花较大,花开时有些反卷;果大或中大,蒂部常隆起;皮黄色,较厚,易剥离,海绵组织较厚,皮质较脆,果形较高,味酸甜或略带苦,种子咀不明显,胚与子叶多白色,间或淡绿色。

    不知以上这些,能给出一些区别橘、柑区别的帮助吗?

 橘类油胞层薄,从白皮层可见油胞;柑类则白皮层厚,从白皮层看不见油胞。

    果皮上的区别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回复:柑与橘的区别
zeng发表评论于2006-9-15 0:11:20

    谢谢mikarin的回复。

    在这里我还想就着上面话题,讲讲三湖柑橘的故事。三湖橘区原来所种柑子树,多为实生苗繁殖, 树型高大,采摘时,一般要采用一种特制的梯子(当地称为"马仔")才能够着,到上世纪70年代时,开始引进依靠嫁接繁殖的温州蜜柑,树型较为矮小,一般只有一人多高,起初只有少量种植,但在90年前后,由于一场罕见的持续低温,大量橘子树被冻死,于是便改种温州蜜柑,至今温州蜜柑和当地原有品种的产量也不相上下。

    90年前后,确实是个转折点。原来柑橘一直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这次冻害使得许多农民失去了经济支柱。一些青年农民开始外出打工,至今打工的收入已远远超过了种柑橘的收入。

    回到本文主题,我乡人一直将橘子称为柑子,可是上世纪70年代以后,又将新引进的温州蜜柑,称为温州蜜橘。一切以蔽之,柑与橘在我乡语言中是不分的。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回复:柑与橘的区别
mikarin发表评论于2006-9-15 6:49:10

    又是一个美丽的误用。

    温州蜜柑是柑不是橘,而椪柑是橘不是柑。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回复:柑与橘的区别
zeng发表评论于2006-9-16 12:25:02

    是误会太多,还是园艺学对柑橘的分类脱离了实际?

    在水稻分类中就存在这种情况,日本学者加藤1928年把亚洲的栽培稻Oryza sativa,细分为印度亚种Orvza sativa indica和 日本亚种Oryza sativa japonica。这显然不符合亚洲栽培稻起源的实际,于是,中国学者丁颖1949年把亚洲的栽培稻,定为籼稻亚种Oryza sativa hsien(相当于印度亚种)和粳稻亚种Oryza sativa keng(相当于日本亚种) 。

    柑橘的分类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中国柑橘的栽培历史和语言习惯?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回复:柑与橘的区别
mikarin发表评论于2006-9-16 14:23:29

    柑橘类植物分布范围广,品种类型多样,栽培历史悠久,同时具有多胚性、易芽变、种间属间杂种形成容易等特性,虽然自林奈氏(Carolus Linnaeus, 1707~1778)订立柑橘属(Citrus Linn.)以来,许多分类学家对柑橘的分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从中分划出枳属(Poncirus Rafinsque)及金柑属(Fortunella Swingle),然而至今涉及柑橘的种群分类尚未有一致的定论。

    对“柑、橘”这个我国及东南亚品种类型丰富多样的宽皮柑橘类群的分类意见是其中的争议焦点之一。美国的Swingle将它们定为一个种,用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来包容,中日的柑橘分类学家代表田中长三郎、曾勉、郭枢等都提出了异议,提出将其分拆为多个种,便利了园艺学上的实际应用。即使如此,仍难以兼顾到“中国柑橘的栽培历史和语言习惯”,这是因为同名异物在柑橘种类中的情况十分普遍且复杂的缘故。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回复:柑与橘的区别
mikarin发表评论于2006-9-21 15:08:31

    《清江道中橘园甚多》一诗,未查到全诗,有江西《新余柑橘史考》引为范成大所作,有“芳林不断清江曲,倒影入江江水绿”句。南宋范成大以《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而被誉为田园诗人,诗风受江西派影响。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回复:柑与橘的区别
zeng发表评论于2006-9-26 13:24:26

    清江道中橘園甚夥

    芳林不斷清江曲,倒影入江江水緑,未論萬户比封君,瓦屋人家衣食足,暑風汎花蘭芷香,秋日籬落明青黃,客舟來遲佳景盡,但見碧樹愁春霜。——《石湖詩集》卷十三

    清江确切地说是今江西樟树市,若干年前,樟树市在升格为市之前,一直称为清江县。宋代的时候,在清江县境内建立临江军,后改为临江府,府下管三县:即清江县、新喻县(今新余市)、新淦县(今新干县),一度还包括(峡江县)。清江也可能指赣江和袁江交界的地段,也就是临江府管辖之地,所以樟树、新余和新干写柑橘史时,都把上述范成大的诗当作当地柑橘栽培起源的证据之一。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回复:柑与橘的区别
mikarin发表评论于2006-9-26 22:52:36

    谢谢zeng兄提供的这首《清江道中橘园甚多》,原已收有范成大的咏橘诗词,有《四时田园杂兴》之“新霜彻晓报秋深”诗和《宜男草》“篱落滩芦被霜后”词各一首。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