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振非:黄岩抗倭
六、梁氏乡兵
血战盘马山
明代的军事武装,除属朝廷的的卫所外,还有归属地方州县统率的海防武装巡检司。台州在沿海津要之地,设置巡检司10处。洪武二十年(1387),黄岩在长浦设巡检司,巡检王源(从九品),下有司吏1人、弓兵45人。王源筑司城周回140丈,高2丈,城门1座,厅屋3间,管辖黄岩沿海辖区防盗事务。同年,方鸣谦又奏设盘马、沙角等巡检司。台州的卫城、所城和司城,交叉布置在沿海,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明成化五年(1469),黄岩南部柝置太平县,盘马等巡检司隶太平。
盘马就是盘马山(今温岭山前乡),位于松门卫至新河之间,位置突出前沿,四周海涂,筑有烽火台,军事防御地位十分重要。盘马、松门、新河远离太平县城,与黄岩金清、下梁近在咫尺,凡遇倭寇登岸包围卫所和巡检司城,大都是黄岩下梁乡兵疾驰救援,或奉令在春秋二汛驻守盘马山。
黄岩下梁的梁氏,自晋代从临海百步(与天台交界)迁徙黄岩,定居海滨下塘之地,以姓得名“下梁”,至明代已有1200多年,繁衍成黄岩东南的大族。明中叶倭患频繁,梁姓奉命组建成精悍的乡兵,奋战在海门至乐清一带百余里海疆,杀倭除害,保卫家乡。下梁乡兵由三十份梁述、梁健、梁生三兄弟率领,这支乡兵“籍名在官”在县衙有花名册,据朝廷诏令,“择其廉能材干者,给团练札付一道,各乡择材干一人为团长,授之冠带。”乡兵以团为单位,由地方绅士钺或有身份胆识者统率,平时训练,战时听调。梁氏三兄弟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担任团长之职。
嘉靖三十七年(1558)十月,正值秋汛之时,梁氏三兄弟率乡兵防守盘马山,大股倭寇在盘马山滩涂登岸,包围盘马巡检司城。梁氏乡兵与倭寇展开血战,个个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终因盘马司城屡遭倭寇破坏,城墙矮小残缺,后援部队未及时赶到,梁氏三兄弟与乡兵百余人全部战死盘马山。
九战第一功
梁氏三兄弟在盘马山陈亡后,乡兵损失惨重,黄岩知县重新组建,由梁万宁、梁万荣、梁万昌三兄弟任团长,招募梁氏子弟,经过年余训练后,又转战在沿海各地。
嘉靖四十年(1561)三月,倭船数百艘2万多人侵犯象山、宁海。依照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布置,由戚继光为总指挥,指挥灭倭战役,以敌众我寡之兵,分路策应,并力合击。四月,宁海告急,戚继光与唐尧臣商议,说:“倭寇欲攻台州,而先发兵宁海,待我兵远出,乘虚而取之。”戚唐计议留一支军队在海门接应,由唐尧臣调集各县乡兵待命,自带“戚家军”急趋宁海。戚军既出,倭寇分兵三路,从健跳(三门)、桃渚、新河三个方向进犯台州。
四月二十三日,倭寇8艘700余人突然袭击新河。时城内空虚,守城的戚继光夫人命令全城妇女穿上军装,与士兵一道布列城上,“旌旗丛密,统喊齐哄”,倭寇一时不敢攻城。唐尧臣接到军情,檄文急令黄岩知县张师喜救援新河。下梁距新河仅五六里,梁氏兄弟的乡兵自发起兵救援,一直坚持到与张师喜率领的黄岩各路乡兵,以及太平知县徐率领的乡兵在城外会合,两县乡兵经5昼夜连续作战,杀敌数百人,倭寇终于溃败,新河城之危得以解除。
戚继光在宁海歼敌后,迅速回师解救新河,途中得知新河告捷,桃渚的倭寇正向台州府城逼近,即改变路线,至临海城外花街全歼倭寇,再乘胜击退桃渚之敌。这是戚继光台州抗倭“九战九捷”的前三捷,第一捷梁氏乡兵立下不朽的战功。
台州战役历时40天,先后九战九捷,斩杀倭寇1400余人,焚死、溺死倭寇4000多人,这是戚继光在浙江平倭最为辉煌之役。当年,戚继光升任浙江都指挥使。第二年春,又有一倭寇股窜扰台州、温州,被戚继光水陆“七战七捷”,下梁乡兵再次奉令参加战斗。从此倭寇再也不敢大规模地侵犯浙江沿海。同年夏,戚继光奉旨入闽剿倭。台、金、严参将衙门移驻黄岩,海门卫设行台衙门。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抗战风云
- 下一篇:纪念抗战50周年-黄岩抗战简史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