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岩在线>> 文章中心>> 黄岩>> 战事>>正文内容

纪念抗战50周年-黄岩抗战简史

第六章 抗战三英烈

    新编《黄岩县志·人物》记载,黄岩抗战阵亡将士283人,其中军官17人,士兵266人。

一、王天祥

    王天祥(1906~1937),字天翔,宁溪人。少时就读清献中学,1925年,为学校声援“五·卅”惨案的主持人。后投考浙江省军官团,毕业于黄埔军校第6期。1929年6月,中央航空学校成立,为第1期学员。1931年6月毕业,被美国顾问团选为中国10名教员之一。后任航空第三大队副大队长、代理第四大队上尉大队长,获七等云麾勋章。
    1937年“七·七”事变后,王天祥驾机飞临黄岩上空,向老父、妻子投信告别,表明杀敌决心。“八·一三”上海抗战的次日,王天祥率强击机大队为轰炸机护航,袭击黄浦江日军舰船及杨树浦码头登陆日军,首战告捷。8月20日,返航途中,击落1架日机,自己机身布满弹孔,安全降落。《中央日报》发号外新闻,空军司令部发布嘉奖令,奖银洋1000元。
    淞沪空战消耗大,海岸线又被封锁,得不到补充,以及战略指挥失误,使日军取得华东上空制空权。8月24日王天祥率大队掩护轰炸机飞抵上海郊区,受到大批日机拦击。王天祥率先迎战,击伤多架,日机集中攻击,王天祥机毁捐躯,年32岁。抗战胜利后,安葬杭州笕桥空军烈士陵墓。1984年,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书》。
    (原载新编《黄岩县志·人物》,严振非文)

淞沪会战之空战

    1937年8月13日,侵华日军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空军飞机305架支援陆军奋勇抗击。开战后仅3天共击落日机44架,并轰炸侵沪日军和长江、黄浦口日军舰,以及码头的日军军火,日军损失惨重。17日,中国空军飞机8架轰炸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多数炸弹命中。19日,又以14架轰炸佘山海面日军舰,炸中巡洋舰1艘。至8月底,共击落日机61架,炸中日舰10艘,击毙日飞行人员177人。9月18日,又夜袭上海日军,敌损失700万元。次日,日军33架飞机轰炸南京,中国空军14架飞机迎战。1O月25日,日机150架轰炸上海大场守军,大场失守。11月,中国空军飞机损失殆尽,新机未到,失去战斗力。
    (原载《中外战争战役大辞典》)

英名万古传飞将

    杭州笕桥空军烈士墓里,有一块抗日英杰的墓碑,他就是国民党空军上尉王天祥烈士。
    王天祥,1906年出生在黄岩西部山区宁溪镇后街的一个商人家庭。其父王仲华因仰慕民族英雄文天祥,将儿子取名天祥,希望儿子将来能象文天祥那样为国出力,作民族英雄。
    王天祥童年就读于宁溪镇天香堂初小及南渠高小。十来岁就写得一手好字,1925年,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发动同学积极投身声援行列,成为黄岩“五卅”惨案后援会县中分会主持人。
    王天祥中学毕业时,正是中华民族多难之秋。男儿有志当报国,他毅然投考黄埔军校第六期,军校快毕业时,又转考中央航空学校第一期。当时航校规定,凡单丁独子不得报考,王天祥只有一个姐姐,假称自己有兄弟七人,积极报名应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航校录取。他为表明翱翔蓝天之志,改名“天翔”。
    1932年在航校毕业。开始在航空第二中队当飞行员,因飞行技术高超,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升任航空驱逐第一队附兼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教育处飞行科驱逐组组长,多次在重大庆典时驾机表演空中飞行绝技。1935年10月授航空第七队队长,不久改任航空第八队队长。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7月中旬,王天祥驾机从广西柳州飞往杭州途中,特意飞到黄岩城关上空,用沙袋投下一信给妻子,要她将三个女儿送往宁溪老家,抚养成人,继承父志;在宁溪又投下一信给老父,拜托他照管后代。“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他在信中言明了要为抗日救国而效命疆场、马革裹尸的决心。
    抗战初期,我空军的战斗力量薄弱,地对空防御武器少得可怜。日军在中国狂轰滥炸,肆无忌惮地袭击南京。我方虽然不断派出飞机中途阻击,但敌众我寡,敌强我弱,阻击毫无作用,更无法正面抗衡。于是,我方决定采取避实就虚战术,组织空军机群对敌突然袭击,初战告捷,击落敌机6架,在这次战斗中,王天祥奋勇当先,他怀着对敌人的切齿痛恨,率领驱逐机队掩护轰炸机群炸敌阵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当敌机匆匆起飞妄图反扑时,王天祥以高超的技术和大无畏的精神,机智地与敌周旋,掩护轰炸机安全返航,还击中了一架敌机。当他完成任务返回南京机场时,人们发现他的飞机机尾和机翼布满弹孔,战友们纷纷向他祝贺,说他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坦然地说:“赶走日本侵略者,才是我们大家的后福”。
    1937年8月24日,王天祥又奉命领队护航飞往上海炸敌阵地。当时他正患憾冒.但欣然接受了任务,驾机出发。那知晓,这次行动有内奸告密。日军已有准备。当我机群接近目标区时,许多敌机突然从高空云层里俯扑而来。我军机队遭到偷袭,猝不及防,很快乱了队形。然而王天祥临危不惧,一边指挥战斗,一边奋勇反击,接连击落两架敌机。此时,“狡猾的敌人发现王天祥是护航机长,便集中火力向他攻击。王天祥虽有高超技术,奋力还击,但因寡不敌众,飞机中弹,身负重伤,在跳伞后坠入海中,流血过多,不幸身亡,时年32岁。
    王天祥英骸为川沙县一位戚姓农民发现择地埋葬。在坟前竖上一块权当墓碑的青砖,中间刻着隶体“王天祥”三个大字,旁边还有“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二十八日”一行小字。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空军经过登报寻访后派人和烈士遗霜王绣荪去上海川沙,起出王天祥的骨骸,重新安葬在杭州笕桥空军烈士墓里。
    1984年5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王天祥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壮国魂。烈士的事迹在桔乡广为传颂,烈士的英名已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
    (原载《联谊报》1995年6月20日,张岳透文)

二、王禹九

    王禹九(1902~1939),宁溪王家店人,出身贫苦。毕业于浙江陆军干部学校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排、连、营长,团副,参谋主任和98师587团上校团长。1937年四五月,书记官丁保良、军需主任郝守隆等为章乃器所组织的上海救国会募捐,被人告发为“共党分子”,郝被处决,丁判刑,王禹九被撤职。“八·一三”日军侵犯上海,王复任团长,赴嘉定前线,路过南京,写遗嘱于妻子:“值此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我身为军人,为国捐躯,份所应是。”淞沪会战3个月,王禹九屡建战功。11月,上海失守,王部坚守常熟,保卫南京。次年,升79军少将参谋处长,丁保良任军部书记,转战苏浙皖及江西南浔。
    1939年3月20日,79军参加南昌会战,日军在200门大炮掩护下,强渡修水。激战3天,79军伤亡过半,军部在虬岭陷入重围。27日晨,王禹九率仅存特务连为军部突围,浴血苦战至中午,未能成功,王禹九多处中弹,于下午牺牲,年38岁。次日夜,丁保良等抬遗体突围后,安葬高安县伍桥乡。国民政府追晋为中将。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
    (原载新编《黄岩县志·人物》,严振非文)

烈士传略

    王禹九,本县宁溪王家店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八(1902)。小学毕业后,作私塾教师一年,即应浙江陆军之招募而从戎。
    1935年,他任98师587团团长时,“慨强邻之进逼,耻不抵抗之大辱”,曾向上海生活书店函购了一大批进步书籍,其中半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书,在团内设立一小图书馆,让一些下级官兵借阅,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此时,中共上海地下党从这个购书单内容推断,587团内有左派人士,他们就给587团来信。当时587团内亦有脱节了的地下党工作者,他们熟悉相互联系的方法,于是,王禹九就和中共上海地下党互相通讯了。当时,在湖北省当阳县一连通过三次信。团军需主任郝守隆(山西毓峙人)目击时艰,义愤填膺,请假去上海寻找地下党,想得到直接联系,但因找不到门路,空跑一趟。
    1936年四五月间,王禹九的部队离开了当阳,辗转在粤汉路沿线移驻。1937年二三月,由蒲圻县移至汉口的湛家基驻防训练。同年四五月间,587团被告发团内有共产党活动,有天上午,驻在武汉桥口的师司令部来电叫团长王禹九去司令部;军需处来电话叫军需主任郝守隆去军需处。还没到中午,方靖旅长以代理师长职(当时师长夏楚中在南京受训)带人来587团,首先搜查军需处,并对军需室人员分别作出调职、撤职、关押等处分。接着搜查团长卧室,搜去个人笔记等物。是时,588团已重重围困587团。军需主任郝守隆于第3天被秘密处决,团长王禹九被撤职关押。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合作,全国各地各界人士要求一致抗日呼声很高。王禹九才获释再任团长,不久,奉命到上海嘉定抗日前线接任旅长。王禹九在赴嘉定路过南京时,写下了《给妻子之遗嘱》:
    “远清吾妻:分别有年,因军务在身,戎马倥偬,失为问候,甚为之歉!
    值此强邻压境,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凡我国人,皆有抗战保土之责。我身为军人,为国捐躯,份所应是。沙场干戈,生死未卜,若吾身亡,请汝务必节哀,望择人更适……”。
    此遗嘱慷慨激昂,壮怀激烈,至今读来,仍然令人肃然起敬。
    尔后,部队在苏、浙、皖、赣之间抗战,王禹九所在的98师扩充为79军,他也调任79军少将参谋处长。
    1939年春间,日寇为了打通浙赣线,大力压向江西。79军在江西安义、高安一带奋勇抵抗。奈兵力悬殊,军部被围在虬岭,形势万分危急。3月27日,王禹九不顾个人安危,亲率一部奋力拚杀,掩护军部突围,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8岁。其遗体被部下丁保良(永康人)突围背出,葬于上高县伍桥乡。
    1984年7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王禹九将军为革命烈士,发给其家属《革命烈士证明书》。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均为国家干部。
    (原载《黄岩文史资料》第4期,潘禄齐、王振远文)

浴血沙场

    王禹九,1937年淞沪会战时,任98师587团上校团长,给家人立下了一份遗书,遗书上这样写道:“远清吾妻:分别有年,因军务在身,戎马倥偬,失为问候,甚为之歉!值此强邻压境,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之际,凡我国人,皆有抗战保土之责。我身为军人,为国捐躯,份所应是。沙场干戈,生死未卜,若吾身亡,请汝务必节哀,望择人更适……”
    寥寥数语,肝胆相照。在半个多世纪之后,我们站在经历无数风风雨雨坎坎坷坷而终获一份静美的烈士故土上,重读那纸浸透血泪的信笺时,依然为之激动不已。从消逝的悠悠岁月里,传来的是一种人类崇高的品格和忠贞不屈的民族精神。作为故乡的人民,我们理所应当地为之感到骄傲。
    战史上如此记载——“在上海前线,王禹九部随98师参加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王禹九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力挫敌锋,屡建战功。
    “1937年11月,……王禹九奉命率部坚守常熟,与日军展开了激战。战斗中,中国守军失去联系,而对蜂拥而至的敌军,王禹九冒着激烈炮火,奋力率部出击,予敌重大杀伤。”
    常熟之战后,王禹九任第79军76师226旅副旅长,旋即调任该军军部少将参谋处长。79军是原98师扩编的,军长夏梦中下辖98、76、81三个师。这个军,在转战于苏浙皖地区时,多次重创日军。
    1938年lO月,79军奉令转入江西南浔线上作战。那是一个大战役。台州人民在那场战役中,在奉献出优秀的儿子陈安宝--29军军长的同时,也奉献出了王禹九。
    战史记载:“1939年3月,日军为了打通浙赣线,以伞力压向江西南昌。79军奉命在江西安义、高安一带布防。日军早在武汉作战之初,就企图‘根据情况占领南昌’;攻占武汉以后,其大本营立即下达‘来年阳春之际,攻占南昌’的命令。3月17日,日军第6、101、106、116师团在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向南昌进攻。王禹九所在的79军,处于日军中路方向。20日,日军在200余门大炮火力的掩护下,强渡修水河,与79军所部展开激战,至23日,守军伤亡过半,日军攻陷安义,续陷万家埠、奉新等地。26日,79军军部在虬岭陷入敌军重围,而军部兵力仅有一个特务连,形势极为严重。
    3月27日凌晨,79军军部组织突围。王禹九率领特务连,挥兵突袭敌阵,奋力拼杀,战斗异常酷烈,但从早晨直到中午,也未能冲破敌围。在浴血奋战中,王禹九多处中弹,身负重伤,被部下背回军部时,他将遗嘱、遗物交给了夏军长,由于伤势过重,当日下午他的心脏就停止跳动。”
    战史的记载十分简单,如果当时有一架摄像机的话,也许能让我们更加贴切地身临其境。现代战争中,谁见过一位将军亲手操起刺刀枪与敌军冷兵器相搏过?王禹九是一个。他站在山坡上,慷慨激昂地对即将冲锋的官兵们说:“国军之光荣与军长之安危,系于此役,吾人若不具牺牲决心,其何以对国家,何以对团休,更何以对长官?此正吾人成仁取义时也。”
    说完这番话后,他就端起步枪率队冲进了敌阵。战场上,一时杀声冲天,弹飞如雨。王将军率部连克两个山头。牺牲前他已“多处中弹,身负重伤”,而致命的一颗子弹是最后打在胸部的。当时,他仰天倒在了山坡上,部下们悲愤之极,拼死将他抢回了军部。这些部下中,有一位少校参谋名叫丁保良,乃是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党员。
    史书上说:“第二天(1939年3月28日),军部集结散兵,选准突破口,重新布置突围。28日晚上,丁保良奉命带一个班,抬着王禹九的遗体,跟随突击队,绕开日军哨所,于次日中午突出包围圈,到达高安县伍桥乡。他们在当地买了一口棺材,将烈士安葬在一个较平坦的小山坡上,坟前立一木牌,上写‘抗日阵亡第七十九军少将参谋处长王禹九之墓’,以为标记。”
    台州人民的又一位优秀儿子,就这样长眠在他乡的小山坡上。一段庄严的生命的弦乐就此消失了,虽然,人们并没有将他遗忘。在当时的国民政府将他追晋为陆军中将之后,……又过了40余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王禹九将军为革命烈士,并向其在上海的亲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
             (原载《台州日报》1995年6月17日,张廷竹文)

三、陈安宝

    陈安宝(189l~1939),字善夫,横街乡马院村人。少时父母双亡,家境贫苦,作新小学校长准免费入学。20岁从军南京入伍生队,后入湖北陆军预备学校。民国5年(1916)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科第3期,任浙军2师连长、营长。1927年,参加北伐,大小40余战皆捷,升79师中将副师长。出资重建作新小学。
    1937年“七·七”事变,陈安宝义愤填膺上书抗战。11月5日,日军在金山登陆,欲占平湖,切断沪杭线。陈率部星夜疾驶,在乍浦一带海岸布防80余里,正面抵挡日军进攻,直至15日转移,扼守临平。次年2月,从诸暨奔袭余杭,并设伏途中,歼灭增援日军。后在浙北敌后铁路、公路、运河沿线展开游击战,收编自发组织抗日民众,多次挫败日军“扫荡”。7月,任29军军长兼79师师长。8月20日,日军101师团进攻长江南岸星子。陈安宝与叶肇、王敬久两军奋勇抵抗,相持3个月。12月,79师由副师长段朗如继任,29军编为新甲种军。
    1939年3月17日,南昌会战打响,陈安宝在南浔一线阻击101师团。27日南昌失守,陈率79、26、预6师及江西保安12团,守卫鄱阳湖东西两岸和抚河东岸。4月22日,南昌反击战开始,79师划归32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指挥,渡抚河,克谢埠市,攻至南昌附近冈下、关村、莲塘,与各主攻部队向纵深发展,克复机场、车站,突入南昌城防工事。27日,日机狂轰滥炸,并施放毒气;日军增援部队突破阻击。双方主力在莲塘血战,反复争夺,79师伤亡惨重,段朗如胆怯畏缩,贻误战机,被军前正法。
    5月5日,陈安宝赴莲塘指挥3个师主攻南昌。6日晨,日机狂炸指挥部。日军主力在优势炮火掩护下,疯狂反攻,经激烈反复争夺,阵地逐渐缩小。下午,26师师长刘雨卿受重伤,预备队拼光。4时许,陈安宝仅带数人冒炮火往前沿督战,途经姚庄中弹牺牲,战场仅拾一腿,终年49岁。南昌会战第二战役失败。灵柩返乡,沿途群众自发设祭。1940年,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褒扬,追晋为陆军上将。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1984年,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原载新编《黄岩县志·人物》严振非文)

南昌会战

    1939年中日南昌会战是抗战初期一次较大的战役,发生在由战略防御开始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的初期,双方投入数十万兵力决战。由于中国军队指挥上的失误,以惨败告终。南昌会战分前后两次战役,中国军队29军军长、黄岩陈安宝将军在第二战役收复南昌的血战中以身殉国,成为南昌会战中阵亡的最高指挥官。
    1938年10月25日,武汉会战失败,日军侵占武汉。
    1939年2月6日,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部作出《对南昌作战要领》,以“割断浙赣铁路,切断江南的安徽省及浙江省方面”的中国军队,夺取南昌要地,从战略上分割华东地区,配合华中战场。2月中旬,日军总部策定攻占南昌的“仁号作战”计划,并派西尾寿造大将及板垣征四郎大将主持战役。2月23日,作战命令下达到各有关部队,揭开了南昌会战的序幕。
    3月8日,军事委员会蒋介石发出具体作战命令。从3月17日南昌会战打响,到3月27日南昌失陷,历时10天。日军进攻南昌兵力有101、106、116、6等4个师团,加配重炮兵4个半联队,战车1个半联队和海军、空军,共约12万余人,另有伪军1万人。这次战役伤亡13000人。中国军队参战共20余万人,死伤106523人。3月29日,军事委员会桂林行营发言人说:“消耗目的已达,南昌已失去死守价值。此次放弃南昌,纯属循我持久抗战之一贯方针,与全面战局毫无影响。”前敌总司令、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4月2日向蒋介石自劾“指挥无方”,请从严处分。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分析会战失败原因有:公路未彻底破坏,战略预备队过早使用,部队素质欠佳等等。陈安宝在第一阶段会战中,带领79师在南浔一线阻敌增援,与日军101师团激战。
    战略要地南昌失陷,并不是“失去死守价值”和“与全面战局毫无影响”,军政首脑焦急万分。4月4日,坐镇金华的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调整作战部署。命令第32集团军上官云相率领6个师从广德急抵临川;命令第29军军长陈安宝率79师、26师和预6师及江西保安12团,防守鄱阳湖东西两岸及抚河东岸至李家渡一线;命令16师何平与5师守卫抚河与赣江之间。
    4月18日,蒋介石制定收复南昌的作战计划,实施南昌会战第二战役,仍由罗卓英统一指挥。命令第32集团军上官云相为主攻部队,参战兵力有陈安宝率79师、26师和5、10预备师、102师、16师共6个师,附炮兵2连等部队。其余部队担负扫清日军外围及阻止增援之敌。22日,南昌反击战开始。23日,上官云相指挥16师师长何平及预10师一部沿赣江东岸铁路两侧向北攻击;命令79师师长段朗如及预5师从武阳、谢埠市之间渡抚河向西攻击。中午,16师击溃日军后继续北进,次日占领新村圩。24日,段朗如率79师在谢埠市与日军激战。26日,79师主力进攻到南昌附近的冈下、吴村,其中一部占莲塘,前锋部队越过公路、铁路。预5师主力与26师一部袭入市内,克复飞机场、南昌车站,突人南昌城防工事。这一天,自早晨到傍晚,南昌城内数处火起,全市骚动,日军震恐。如能一鼓作气猛攻,战果会更大。但是,27日晨日军飞机接连不断飞抵南昌城外,狂轰滥炸,并施放毒气、毒弹。由于南浔铁路未予切断,日军从上海车运增援,日军海军陆战队击溃防线,随后援军陆续到达。这一天,双方主力在南昌城外莲塘激烈血战,反复争夺,79师伤亡惨重。师长段朗如见状临战胆怯,畏缩不前贻误战机。28日,蒋介石电令嘉奖南昌作战有功人员,却没有在火线血战的79师。29日,上官云相下达死命令,限16师何平于5月2日攻克沙埠潭、白沙。否则对师旅团长一律严厉处分。
    5月1日,蒋介石电令南昌参战各部队的总司令“亲赴前线督战,限5日前攻占南昌。”并下令将“决心不坚,畏缩不前,坐失战机”的79师师长段朗如军前正法。同日,上官云相急调26师投入战斗,由29军军长陈安宝指挥79师、26师、预5师。5日,陈安宝赴莲塘火线指挥部指挥作战。16师与预5师兵分3路:一路袭击机场,一路冲至汽车总站,一路攻至南昌东门外金盘路附近。26师主力与79师在莲塘附近与日军主力激战。6日拂晓,日军出动飞机狂炸莲塘陈安宝指挥部。日军主力在优势炮火掩护下发动猛烈反攻。敌众我寡,炮火十分猛烈,经数次争夺战后,79师、26师损失十分惨重。在此情况下,陈安宝使用预备队投入战斗,仍无济于事,阵地逐渐缩小。下午炮火愈加猛烈,陈安宝在姚庄壮烈捐躯,26师师长刘雨卿身负重伤,团长谢北亭督战阵亡,两师余部入夜后向莲塘东北撤退。次日,预5师在南昌东部被日军击溃,伤亡约三分之一,当夜撤至瑶湖一带。5月9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转达蒋介石电令停止攻击南昌。南昌第二次会战结束,各部队奉命撤离火线,在赣河、抚河一线设防。南昌会战以反攻失败的结局而结束。
    第二次南昌会战自4月22日起,5月9日止,历时17天,大小战斗60余次。中国军队参战7万余,阵亡22584人,受伤28794人,生死不明16253人。日军被毙、伤约24000人,内大中小队长、特务长以下官佐约20人,被俘8600人。陈安宝为南昌会战阵亡的最高军官。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向蒋介石报告说:“查安宝南浔苦战,迭挫凶锋,今安宝忠烈殉国,伤悼至深,敬请重恤;雨卿重伤,敬请优奖。职指挥无方,南昌未克,而丧我忠良,敬请重罚。”
    同年6月1日,军令部编《南昌会战所得之教训》,有十大过失:阵地未能纵深配合;敌情侦察判断不确卖;指挥官位置不当;不能彻底破坏交通线;预备队使用过早;出击时间空间计算不正确;缺乏协同一致的精神;掌握联系不确实;奉行命令不彻底;必胜信念不坚决。
    南昌会战的大小近百次战斗中,中国军队激于民族义愤,以极大的牺牲为代价,牵制和消耗了10万以计的日军兵力,予敌以重创。日本战犯冈村宁次曾为之叹说:“南昌会战终究是极为艰巨的战斗”,“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南昌会战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的第一战,起到一定的“消耗敌人”以“空间换取时间”的作用。
    (原载《黄岩史志论集》,严振非文)

尽忠报国

    信天游的歌声停了,九曲十八道的黄河也停止了咆哮;山上的宝塔和山下的延河都屏神凝息,遥望着烽火狼烟升起的前方。那是1940年8月15日下午3时,延安中央大礼堂门首高悬的国旗徐徐下降,在旗杆半腰停了下来;大礼堂内满布着中共中央、边区政府和各机关、学校、团体敬献的挽联、花圈。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亲题的“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等巨幅挽联,悬挂在最醒目的地方。沉哀、肃穆的气氛,笼罩着礼堂内外。
    延安各界1000余人追悼在抗日前线壮烈殉国的国民党将领张自忠、陈安宝、郑作民及钟毅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第18集团军朱德总司令在公祭后发表讲话,号召全国军民向殉难烈士学习,要一不怕死,二不要钱,为国家为民族英勇奋斗!
    在遥远的东海之滨,陈安宝将军家乡的人民也沉浸在悲痛之中……
    陈安宝将军,字善夫,浙江省黄岩县(今路桥区)人,1891年生于黄岩县横街乡马院村(现路桥区横街镇),自幼聪明好学,敢作敢为。后在本地作新小学读书,他学习成绩优秀,尊师敬长,深受老师的喜爱和同学们的拥戴。由于他的家庭生活窘迫,只好中途辍学,这时正值清末时期,朝政腐败,国事衰微,陈安宝立志寻找民族革命,富国强兵之路。不久辛亥革命爆发,陈安宝在当时革命浪潮影响下,决心从军献国。1911年底,他从家乡赶到南京,考入当时南京临时政府属下的入伍生队,不久,又转到湖北陆军预备学堂学习,毕业以后,又考入当时北洋政府控制下的陆军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在学习期间,他刻苦认真,孜孜不倦,以优异成绩赢得好评。
    1916年,陈安宝从保定军校毕业,服役于当时浙江陆军第二师,担任排长和连长。他作为一个军人,执行命令坚决,作战勇敢,善于与士兵打成一片,颇有大将之才,深受长官的赏识。但当时国内形势混乱,军阀内战连绵不断,黎民百姓痛苦不堪,陈安宝深感救国强兵之志无法实现,经常闷闷不乐,渴望民族统一强盛。
    1926年7月,北伐开始,国民革命军攻势凌厉,势如破竹,进入浙江、湖北、江西等地。陈安宝认为这是实现国家民族统一的好时机,决心参加革命军推翻、扫除腐朽的北洋军阀势力,尽力报效民族和国家。他随当时所在的部队加入北伐军的行列,担任第二十六军第一师营长与第六师第三十三团营长,参与了北伐时期的许多次重大战役。1930年春天,被提升为第六师第三十三团团长,1931年,又被任命为第十七旅旅长。1933年,陈安宝调任为第七十九师副师长。1935年晋升为第七十九师师长,1936年,他率第七十九师驻在贵阳南部的独山镇。“西安事变”后,第七十九师奉令调到陕西潼关一带驻防,受第四十六军军长樊崧甫节制,与东北军对峙。不久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同意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当时陈安宝将军深虑内战大爆发,必引起亡国危险,因而,他对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避免内战,一致抗日表示衷心的拥护和赞成。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第二十九军官兵在北平南苑一带奋起抵抗,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壮烈殉国,陈安宝将军闻讯热血沸腾,表示誓死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他多次请缨上阵杀敌。不久,陈安宝将军奉令率全师到河南省辉县一带集结,加入程潜将军领导的第一战区的战斗序列,准备在平汉路一线阻止日军。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又在上海发动大规模的武装进攻,妄图一举攻占我政治、经济重镇上海,逼迫首都南京,迫使我国政府投降。在全国抗日高潮的鼓舞下,我国政府集中全国海、空军和三分之一以上的精锐陆军,保卫上海,抵抗日军的进攻,双方拼尽全力,打得难解难分,死伤惨重。由于上海地区地形狭小,有利于敌人集中海、陆、空军的优势炮火,而我军装备低劣,损失很大。10月底,陈安宝将军奉令率第七十九师星夜增援淞沪前线我抗日军队。11月5日,日本侵略军由于强攻上海不下,于是利用其海空优势火力的掩护,让日军第六、第十八、一一四师团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突袭,妄图分兵侵犯平湖,从西面截断我沪杭路交通,攻击我上海守军侧背,达到击溃我军,突破上海我军防线的目的。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第七十九师在陈安宝将军率领下刚好到达嘉兴,马上以急行军的速度连夜赶到平湖以东,在独山、虎啸桥、广陈镇一线布防。6日凌晨,第七十九师刚进入阵地,就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日军在飞机、军舰炮火的掩护下,向第七十九师的防线发起了猛烈冲击。第七十九师担任的防线近40公里,兵力不足,装备也很差,但是陈安宝将军亲临前线,指挥抗战将士,从容应战,打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阵地前面躺满了日军的尸体,我军将士却越战越勇,坚守该线阵地达十天之久。
    11月16日,陈安宝奉命率部队撤至崇德,扼守临平以东、沪杭路及运河正面等地,坚持该防线达数月之久,完成了上级交给的阻击牵制敌人的任务。
    1938年2月,陈安宝率军渡过富春江向侵占余杭的日军进攻,他采取“围点打援”战术,以一部分兵力进攻余杭城,集中主力袭击从杭州方面的援敌,在陈将军带领下,众将士奋勇杀敌,不畏艰险,与日援军激战一昼夜,敌人逃走时的尸体满满装了20多辆卡车。
    不久,陈安宝奉令率第七十九师深入嘉湖沦陷区开展游击战,越过京杭路,潜入敌后,在德清、崇德、新市、青镇及运河一线活动,开展抗日爱国教育,收编当地民众的5000余枝枪,组织抗日游击队,并多次与日军进行作战,粉碎了日军的数次“扫荡”,使浙西根据地得以巩固发展。
    1938年6月,第七十九师奉令沿杭徽路经祁门、浮梁到达东乡一带活动。7月,陈安宝因战功擢升为第二十九军军长兼七十九师师长,管辖第四十、第七十九两师,他率部队进驻江西永修,在徐家埠、吴城以北地区布防。8月底,日本“扫荡”南浔线一带,陈安宝率第七十九师进驻德安以北的乌石门阵地,掩护友军安全转移。后来,德星公路西孤岭、烂泥塘一线友军伤亡过重,陈安宝率第二十九军前去接防。从11日开始,我军与日本第一O一师团开始接触,日军依靠在鄱阳湖海军舰炮及陆、空火力的掩护连续发起进攻,陈将军亲赴前线,督部血战,坚守阵地31天,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
    同年12月,第一0二师也编人第二十九军战斗序列,第二十九军成为管辖三个师的甲种军,陈安宝将军专任军长,第七十九师师长由原副师长段朗如继任。该月下旬,陈将军率部担任至德湖口和鄱阳湖东南岸守备任务,在该地的第二十六师也归属于陈将军的麾下。
    日军在向武汉进攻的时候,就企图占领南昌这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城市。在其占领武汉之后,就更加紧筹划进攻南昌。1939年3月17日,日军第六、一0一、一0六、一一六师团在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下,越过修河大举进犯南昌,陈安宝将军率领第七十九师从浮梁兼程到东乡部署抚河和鄱阳湖防务。
    1939年5月3日,陈安宝奉令指挥预备第五师、第二十六师和第七十九师的二三七团进攻南昌,限本月5日到达,陈将军见时间紧迫,不待部队全部集结完毕,就先带领参谋人员到荏港指挥,令预备第五师和第二三七团迅速集结从瑶湖经过红门桥,按预定期限攻入南昌。4日夜晚,陈将军亲率七十九师继二十六师主力之后在荏港渡抚河,由于渡船数量不够,加上日机侦察轰炸的干扰,直至5日夜11时才潜渡完毕。渡河后,陈将军率部队在敌据点间的小路上跑步前进,6日凌晨,当部队穿越铁路公路抵达沙窝章村时,我军先头部队与日军遭遇,激战于桐树庙西北高地。此时,军师直属部队及部分部队也被高坊日军截断,形势万分危急,陈将军临危不惧,马上下令部队准备冲破敌人阻截,并令后续部队迅速驱逐高坊日军,但由于日军各个据点工事坚固,我军数次冲击均未成功,双方胶着于高坊北端的夏庄、吴庄、沙窝章村和西北高地山里姚、龙里张一线。
    拂晓以后,日军集中猛烈的炮火,在飞机轰炸配合下,出动大批步兵发动集团冲锋,我军控制区域逐步缩小,伤亡惨重,陈将军观察了周围的地形,深知白天突围不易,就督令各部沉着应战,待天黑后突围,继续向南昌冲击。午后4时,战斗呈白热化,日军已占据桐树庙西北高地,直接威胁我军部队的安危,陈将军亲率师长刘雨卿、参谋长徐志勖督令身边仅有的特务排立即向敌人反攻,很快夺回了敌人占据的高地。
    5时10分,日军突破我军左翼龙里张方面的阵地。双方进行白刃格斗,陷入混战状态,陈安宝得到消息,心里万分焦急,这时他手中控制的预备队已经用光,他马上带领身旁的卫队到前线督战,不幸途中遇到敌机的轰炸扫射,陈安宝将军身中数弹,伤及心脏,壮烈殉国。
    陈将军壮烈牺牲的消息传来,全国抗日军民悲痛万分,决心狠狠打击日本侵略军为烈士报仇。
    1939年夏,烈士的灵柩运回家乡,安葬在家乡新桥横街山,沿途数万群众设祭,悼念抗日英雄魂归故里。
    1940年7月7日,国民政府发布令,追赠陈安宝烈士为陆军上将,褒扬令中提出:“陆军第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久经战阵,夙著勋劳,珔领军符,盖以捍卫国家自矢,南浔诸役,督率所部,奋勇转战,屡挫凶锋,不幸在莲塘阵地殉职,深堪轸悼,应予明令褒扬,交军事委员会从优议恤,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国史馆,以彰忠烈。”
    中国共产党中央为表彰陈安宝等将领抗日救国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不仅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还给烈士家属发出了慰问电。今天,当我们走进烈士后裔居住的“善夫堂”时,烈士的遗像下鲜花吐艳,红烛高耀,当年的慰问电一字一句依然温暖和抚慰着后辈的心灵……
    1983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追认陈安宝为革命烈士,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1984年4月6日,黄岩县人民政府决定,将抗战初期陈将军慷慨解囊捐资重建的作新小学(1941年改名为“安宝小学”,解放后又改名为“洋屿小学”),恢复为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安宝小学”。在1985年2月1日--陈安宝将军诞辰94周年之际,县人民政府在横街乡召开了恢复“安宝小学”校名大会,将校印、校名牌授予该校。今天,在冬日的阳光下,孩子们欢笑于当年烈士亲手栽种的树荫下,新的教学楼正在修建中,他们倾听着烈士的故事,无不为家乡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位民族英雄而感到无比自豪……
    新春伊始,江泽民主席发表了加快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台湾海峡两岸同胞无不为之欢欣鼓舞。台州市和路桥区的领导人又一次来到烈士的家里,送去了慰问金,并将其女儿增补为政协委员。在台联会举办的座谈会上,许多去台同胞激动地缅怀烈士,感谢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这位原国民党爱国将领的尊崇之情,增添了加快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信心与决心,他们纷纷提出要为烈士家乡的建设出钱出力,要将烈士的寝陵修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凝聚民族之魂,为进一步实现家乡的腾飞贡献力量。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将军英名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原载《台州日报》1995年3月11日,张延竹文)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