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岩在线>> 文章中心>> 黄岩>> 历史>>正文内容

从横街到横街路

    六十年前,黄岩城关最南端有一条相当重要的街道,叫横街。这条街大概在北宋范仲淹的侄儿、范仲温(黄岩知县)儿子范世文当知县时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就开闢了,那时直的叫街(如直下街),横的叫巷(如大寺巷),而这条虽然是横的,但极其重要,因此破例称“街”,叫它“横街”,这名称本身就蕴含了许多历史文化的的信息。解放前后的横街与以前一样,东起天长街(今天长南路),西至大街三板桥(今横街路与劳动路十字交叉处),只有今天横街路的三分之一不到。路面的宽度是中间八尺石板横排,两边零星石板直排,就紧靠屋檐下了,如果市日一担松毛柴或莨蓟(茅柴)横过来挑,那么路人就只好从担下钻过去了。两旁没有店面或房屋的地方,是密密麻麻的露天茅坑或等着淘肥的马桶,中间有几段还是橘园。两边的房屋大多是木结构的二层楼,其中有不少“畚斗楼”,零零星星地开着些不大的店铺。
    就是这么一条街,却有着不少名人和古迹。北面,从大街往东数,先是火神庙,火神庙对面就是南朝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始建、到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始有今额的明因寺,寺中有华严阁,匾额还是南宋宁宗的御笔。这地方解放前叫寺后巷小学,寺后巷原是五支河的一支,流到华严阁止,后淤塞,填作寺后巷。明因寺是黄岩最早的尼院。明因寺之东最早有奎文坊,清道光年间建校士馆,是全县士子考试的地方,民国元年(1912)辟为公园,有假山、凉亭、水榭、小桥、九曲小河等,是黄岩历史上最早的公园。民国初年为纪念辛亥革命先烈王卓(宁溪人)、柯冠时(横街人),在此建立“辛亥双烈祠”,后又建七七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塔。稍后建县图书馆,又改为民众教育馆(民教馆),是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县志馆亦设此处,朱劼成主持的民国《黄岩新志》就在此编纂。民国29年筹建的县卫生院亦在此处,为黄岩公立医院之始。明因寺前的空地曾辟为运动场,门上题作“文化园”。这些地方,解放后逐步併入黄岩第一人民医院,也就是今天的台州市第一医院。
    医院东边,有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颇有影响的盘香厂,1979年农业银行建立买了盘香厂的房子,这里也是黄岩农业银行的始建地。盘香厂北边一片橘园的里面,一座两层的木结构“畚斗楼”就是黄中语文教师、著名书法家朱笑鸿先生的家,他家养有一只大乌龟,小孩站在背上能驮着走。他的孙子朱幼棣的童年应当曾在此处渡过。
    再往东是前殿后巷,前殿后巷的东边是清末民国初著名商人王德泰的祠堂,后在这祠堂里办了一所“王悦堂小学”,解放后叫“天长小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祠堂的大殿还当作礼堂,两边做教室。大殿的大木柱两人合抱,独木红漆,柱礎是青油石料雕花的,非常讲究,还有金鱼池,卷洞门,菩提树,可见当年王德泰祠堂的气派。这所小学校址不变,校名迭改:天长小学——城南小学——解放路小学——天长小学,若从王悦堂小学祘起,当有八九十年历史了。
    天长小学往东,就是天长南路。天长南路原是五支河干河,南通有“浙东运河”之称的南官河,北至新罗坊(即柏树巷西口),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知县杨炜将其与东浦凿通,建东浦陡门、干河之水北注永宁江。在柏树巷西口原有新罗坊桥,解放后干河淤塞,填为天长路。横街东过天长南路,有一小地名叫“南浮桥里”,因原南官河起点有一浮桥,为有别于北门永宁江上的利涉浮桥故俗称“南浮桥”,为黄城东南面的城乡交通枢纽,到市中心来,大多要从横街经过,可见当年横街之重要及其繁荣景况。还有个小地名叫“火药桥里”,据说是晚清黄岩镇总兵(镇台衙门在大寺巷)标下制造火药的地方。这些都可见当年这一带城乡结合部曾经相当重要,亦可证“横街”之所以称“街”的原因。
    横街的南边,在花园巷口稍往西的地方,有一座前殿,解放前香火甚旺,解放后常在这里演戏,戏台就在街边,观众席跨过横街延伸至对面。1951年黄岩越剧团演《抗秦援赵》,(原是信陵君的故事,据郭沫若的《虎符》改编),因配合“抗美援朝”,黄中高初中全校包场,观众坐不下,两边沿阶都挤满了人,是最为火爆的一次演出。
    再往东,过新世纪广场不到天长南路处,有一个重要古迹,就是俗称柯家祠堂的“横街柯氏先祖祠”,柯氏在黄岩从明代开始出名,柯昌、书写祠堂坊额的柯时遇,再到他儿子南明兵部尚书柯夏卿,名闻遐迩。柯夏卿之子书法家柯洽,柯洽之子柯映萼为清初诗书名家,还有民国时著名诗人柯华威。书香门第传到当代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柯俊;其夫人李依依,亦为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其胞兄工程院院士、物理学家柯伟;一门三院士,传为美谈。柯氏先祖祠的台门、坊额,是县级文保单位,在横街路扩建时易地重建,移到方山下去了。
    前殿南面,有著名的砚池,俗称“砚瓦池”,状如一方长方形砚台,东西走向,西首为上端,种有两棵树为眼,据说旭日东升时将方山双塔倒映于砚池之中,文星煌荧,乃黄岩之文脉。砚池正北,是清进士林丙修兄弟的林宅,他的一篇《京都黄岩会馆记》,为今天寻找清末在北京建造的黄岩会馆(同乡会)提供了重要依据。对面,即砚池正南为王宅,为清朝军机章京王彦威故居。清朝的军机处是总揽全国军政大事的最高机构,位在内阁及六部之上,军机大臣由大学士或各部尚书兼,起初全用满人,汉人不得入军机,后来满汉各二;军机章京是军机大臣的下属,满汉各若干人,负责处理满文、汉文的文书档案,为四品文官。王彦威因职务之便,十分留意当时的外交档案,与其侄(过继为子)王亮编成《清季外交史料》218卷,蔡元培称之为“空前之外交巨帙”,胡适称之为“中国学术名著”。王亮解放后还任政协委员。王宅大门额曰:“奉常第”,是因为王彦威的正衔是“太常寺少卿”,太常寺是礼部下属机构,管理一应祭祀事宜的,“太常”在秦、汉、唐各代都叫“奉常”,过去以复古为时尚,故题作“奉常第”,据考为清大书法家赵之谦的手笔。王宅二门额曰:“中宪第”,因王彦威又加“中宪大夫”衔,中宪大夫为清四品文散官名,是无实职的加衔。军机章京往往是各部官员兼任的,但处理军机处文书档案却是他们的日常工作。王彦威的这三个衔头都是四品文官,官虽不大,但在学术史上,特别是外交史上却有杰出的贡献,是黄岩的骄傲。砚池西首,是台州医院著名妇产科医师郑企因的故居。砚池四周正是地灵人杰,名人辈出。
    砚池南面,今花园巷走到底,是宋代就有的“仁风乡”乡公所,《嘉定赤城志》记黄岩的乡里,第一个就是仁风乡,及至民国,还有仁风乡。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四周都是橘园的一座平房上还赫然有“仁风乡”三个大字。这一片地方至今还称作“小南门”,是南官河的起点之处。
    改革开放之后,上世纪九十年代,将横街扩建成横街路,是旧城改造的重点工程之一。横街的确不能与横街路同日而语,横街路东起九峰公园西的二环线立交桥下,西至西江东边的江滨滨公园东的台胞新村,(这地方从前叫后厂头,是五支河車浦陡门注入西江之处)与环城西路相交,长度是横街的三倍以上,为今日横贯黄岩城最长的一条马路。阔25—30公尺,车水马龙,车流量、人流量最大,特别是医院门口为甚。
    横街路成为热闹繁荣的商业中心,新世纪广场是市中心最红火的商业广场。这条路上有人民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营业所等,又是黄城的金融中心。市内交通有六路公共汽车在这条路上设停靠站,几乎全部公交车都穿过它,所以又是市内交通中心。如今两旁高层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木结构两层楼房已成为历史。黄岩人喜欢把这条路比作上海的南京路,既说明它的繁荣、重要,又透出一种自豪。
    要说黄岩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嘛?请看横街路!要看黄岩的市容吗?请到横街路来!黄岩的经济实力和现代城市风貌,在这里得到最典型最充份的体现。这六十年,确切地说应当是这三十年的变迁,正是共和国以巨人的步伐留下的轨迹。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