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黄岩在线>> 文章中心>> 黄岩>> 乡镇>>正文内容

桐树坑村:红色革命老区的“前世今生”

 

 

 

 

村庄名片

平田乡桐树坑村位于黄岩、乐清边界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是黄岩西部山区的一个革命老区,中共台属特委机关旧址所在地,有着光辉而灿烂的革命历史。该村现有人口443人,耕地面积116亩,森林面积4820亩。2013年开始,该村以红色革命文化为建设基调,将爱国主义精神作为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的主轴,获市级精品村和市级文明村等称号。

 

最近,平田乡桐树坑村很“忙”,接待了一拨又一拨的“客人”。重温革命历史,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成了大部分人来桐树坑村参观旅游的追求。近日,区新闻信息中心党支部也来到了桐树坑革命老区学习参观,感悟那饱含着光辉斗争史和爱国教育史的红色经典。

我们从城区开车出发,绕着长潭水库,盘山而上。一路上,山环水绕,峭壁嶙峋,绮丽、幽美的自然景观让我们不住地赞叹。山路蜿蜒,经过几番兜兜转转,历时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踏入了红色老区。雨后初晴,村子里薄雾朦胧,空气中散发着树叶与青草的芬芳,村民的生活平淡而又恬静。

 

■本报记者 陈 月 /文 郏静妮 /摄

寻足迹

亮出独特“红文化”

我们在村口下车,古铜色的漆墙、黑色的砖瓦、高耸的大理石纪念碑。在郁郁葱葱的树木怀抱之中,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就是中共台属特委机关旧址纪念馆。

平田乡宣传委员吴永平告诉我们,原纪念馆是在黄岩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于1997年6月建成对外开放。新馆于2005年11月动工,2006年7月开馆。桐树坑纪念馆自对公众开放以来,已成为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2007年纪念馆先后被评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馆、纪念碑、纪念亭,一进村我们就感受到了浓浓的红色文化气息。纪念馆为两层楼房,包括史馆陈列室、书画室和播放厅,馆内展出了50多幅图片、8000多字的文字史料和一些实物资料,全面详实地介绍了当年台属特委机关在桐树坑村的活动和桐树坑村村党支部的斗争历程。

走进这座富有历史感的纪念馆,里面的陈设古朴而自然,这些保存下来的建筑和实物为我们再现了那个年代生活工作的环境。纪念馆里有个80多岁的老人,他带着我们在纪念馆里参观,领我们在宣讲室里收看了中共台属特委移驻桐树坑村的历史以及革命斗争史的教育片,还用他自编的本地顺口溜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讲述了那段发生在村里的红色历史。

老人的名字叫辛杏春,是一名老党员。他见证了桐树坑村11年红旗不倒的历史,见证了共产党员坚强、勇敢、不畏牺牲的品格,也见证了桐树坑村的建设、发展和繁荣。他在纪念馆里当义务讲解员一当就当了12年。

辛杏春的30多首顺口溜,是他在纪念馆当义务宣讲员时的“创作”。2004年10月19日,时任台州市委书记的蔡奇来到桐树坑村蹲点调研,结识了辛杏春,促膝交谈中,蔡奇对辛杏春以自编顺口溜来宣讲革命老区的做法赞不绝口,两人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近几年,村子还以纪念馆为核心,在其四周建起了文化礼堂、红色讲堂、村史料馆、农家书屋,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文化旅游基地建设的逐步完成,桐树坑村成了平田乡一颗熠熠发光的“红色明珠”。

将红色文化传承与休闲旅游相结合,桐树坑村还以红色革命文化为主题,打造了红色旅游景区——浙东十八潭。浙东十八潭,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曾经也是村里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四周群山环抱,地势险要。我们踏着崎岖的山路,试图寻找革命先辈走过的那些足迹。

 

忆经典

枪火中的流金岁月

桐树坑村不仅是中共台属特委机关的驻地,还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听村里的老人讲,村名的来历,是因为山里有很多桐树,四周崇山峻岭,村子在地形图上所处位置恰好为山凹地段,所以就有了“桐树坑”一名。虽然是个普通的小山村,却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有过一段流金岁月。隐蔽的地形,加上机敏勇敢的桐树坑人民,地利人和,这里成了战争年代相对安全的一块宝地。

当黄岩县委遭受破坏的时候,中共台属特委书记刘清扬毅然决定将特委机关转移到了桐树坑村。特委迁至桐树坑村后,敌人经常进山秘密搜捕。为了保护特委领导,桐树坑村村党支部在偏僻的三条坑山搭建了4个茅棚,被特委领导戏称为“公馆”。在党员的带动下,村里的群众经常为特委领导送饭、放哨。山上白天不敢烧火做饭,村里的党员群众就在晚上挎一篮番薯丝,带上木炭,沿着溪流,摸黑进山,左肩上特意搭一条白毛巾。敌人活动频繁时,村里的群众就把饭装在竹筒里,藏在柴里带上山。

到如今,村里的老人们对那段艰苦而又光辉的岁月依然记忆犹新。“站岗放哨送情报,桐坑人人都做到;安全掩护又妥当,组织生活有保障;组织联系的需要,千里步行信送到。”辛杏春的顺口溜就是当时党员村民行为的真实写照。 

中共桐树坑村村党支部自1938年5月建立以来,长期组织群众为地下党领导机关和游击队承担生活保障、安全掩护、通讯联络等任务,历经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及多次重兵“清剿”至全国解放,创下了几个黄岩党史之最,荣称“高山上的一个战斗堡垒”。

 

思甘苦

村庄建设谱新篇

七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桐树坑村,已然发展成了有着历史文化底蕴,又被赋予新的时代特色的美丽村庄。

革命岁月,铸就了“坚定信念、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团结进取、勇于奉献、百折不挠”的桐树坑精神。近年来,桐树坑村村党支部立足村庄特色,带领群众发展起毛竹、杨梅等特色产业,凭借独特的红色与绿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单是浙东十八潭旅游项目,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呢!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桐树坑村从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美化村庄环境等方面开展工作。全村近90%的村民住进了新房。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村子完成了村庄道路硬化工程,新建了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设施,建立了垃圾收集点。

现在漫步在村里,道路两旁用竹篱笆围种着绿树,各种花草搭配其间。村口的长廊地带还以秋千、健身器材为点缀,村民的生活与自然环境充满协调。

桐树坑村村党支部书记辛明光告诉记者,除了发展红色旅游以及特色产业之外,村里还鼓励村民向外发展。全村四分之三的人在外地种植西瓜。“一般都在江苏、四川等地,收入四五万元一年,十多万元一年的也有。”辛明光说。

谈起桐树坑村的变化,辛杏春感慨万千地说:“过去我们都说种着番薯的人都没有番薯汤喝,破衣服也穿不上。”现在的生活,在辛老眼中有“花果鱼米乡”的待遇:“革命老区桐树坑,建设成为城市样;人生幸福天伦乐,子孙万代享荣华。群山环抱桐树坑,青山绿水好家乡;山村空气赛城乡,身体健康寿命长。”辛老用顺口溜描述着。

桐树坑村,这个昔日的革命老区,正在革命精神的引领下,继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光明前景。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